地的鑼鼓聲,沒有父皇率百官出迎,更沒有有長安民眾的簞食壺漿。
只有一連串沉重的打擊,長安城被楊元慶率領的一萬隋軍騎兵以偷襲方式攻破;父皇被迫答應從洛陽撤軍,這等於他陣亡了兩萬唐軍將士,拼死打下的洛陽,最後拱手送給了隋軍。
更重要是母后的去世使李世民再也經受不住沉重的打擊,他也病倒了,病室裡,李世民靜靜地躺在榻上,目光無神地望著屋頂。
他心中曾經有過的雄心壯志此時已如江水東逝,一去不再復返,屢遭挫折的李世民終於有些心灰意冷。
他覺得自己的戰略眼光並沒有錯誤,可為何運用到具體的戰術上卻屢屢失敗,在他記憶中,好像從來沒有贏過楊元慶一次,為什麼他在楊元慶面前會屢戰屢敗。
或許失敗能讓人頭腦清醒,經過長久的思考,李世民也漸漸有些明白過來,楊元慶屢獲勝利的原因很多。
比如用人,他出身弘農楊氏,卻從不重用楊家子弟,李靖、徐世績、秦瓊、蘇定方、裴行儼、羅士信等等,這些大將個個都能獨擋一面,他完全相信地將軍隊交付給他們,讓他們統帥一方。
他甚至把軍隊交給秦瓊。把都城託付給他,這種信任使得他手下人才輩出,將星璀璨。
而父皇卻從不把軍隊交給宗室以外的統帥,甚至連自己兒子都不相信。正這種狹隘的眼光使得唐軍深受羈絆,或許能戰勝王世充、蕭銑這樣的小勢力,可在對付更加強大且生機勃勃的隋朝時,便會屢戰屢敗,最後連京城都被攻破,軍心民心喪失殆盡。
如果看得更深一點,其實就是山東士族戰勝了關隴貴族。山東士族支援的新隋朝ri益強大,而關隴貴族支援唐朝卻在ri益沒落——:七劍最新章節。
迄今為止,連均田制都推行不下去,關隴大地上依然是大莊園林立,關隴貴族的利益非但沒有觸動,皇親國戚又大量封地佔田,尹貴平之流無功受重賞,卻不肯封賞有功將士。如此,唐朝怎麼能得到關隴底層民眾的支援,怎麼讓士兵賣命?
從尹貴平一案中便可以看出。皇親國戚和關隴貴族們已經把壟斷土地之手伸進了巴蜀甚至荊襄,尹貴平一案在父皇的庇護下,最終不了了之,這令李世民心中充滿了憤慨和無奈。
相比之下,楊元慶用鐵腕手段收拾太原王家,清理河北官場,使得隋朝吏治清明,山東士族不敢奪利侵民,賞罰分明使將士用命,吏治清明得到民眾支援。
一清一渾。一長一消,李世民憂心之極,他對唐朝的未來漸漸失去了信心。
這時,李世民的妻子長孫氏端著藥小心翼翼走了進來,她見丈夫jing神還好,就是滿眼憂愁。便柔聲勸他道:“母后被病痛折磨,如今仙去,其實也是一種解脫,人死不能復生,夫君想開一點吧!”
李世民嘆了口氣,“我不是為母后去世憂心,我的是為大唐前途擔憂,這次遭遇這麼大的挫折,還能不能緩得過氣來。”
長孫氏笑了起來,“如果是這樣,就更不應該長吁短嘆了,勝敗乃是兵家常事,夫君是帶兵之將,何必憂堵於心,找人說說話,或許好一點,房先生還在外書房等著夫君呢?”
李世民聽說房玄齡來了,連忙坐起身,“我得去見他!”
“披一件衣服再去。”
長孫氏將一件厚襖給他披上,又讓他把藥喝了,這才放李世民出門。
李世民的外書房內,一向淡定的房玄齡已經不再淡定了,盛彥師投降,隋軍全殲李神符軍的訊息令他心中異常焦急,他很清楚這件事的嚴重xing,不僅是關內道危機,河西道也保不住。
如果河西道不保,大唐的四十萬匹戰馬將成為泡影,這是大唐強軍的唯一希望,沒有了戰馬,唐軍就沒有了任何希望。
但更讓房玄齡焦急的是,這個訊息一早便傳來,但現在已快到中午,朝廷百官只在議論李神符之死,卻無人提到河西,難道他們意識不到這次慘敗的嚴重後果?
但房玄齡也有點猶豫,他在猶豫自己該不該把這件事告訴李世民,皇后剛剛去世,洛陽得而復失,李世民已承受太多的打擊,河西之事他是否還能撐得住?房玄齡很是擔憂,但不說又不行,形勢已危急到火燒眉毛的程度。
這時,身後傳來沉重的腳步聲,房玄齡很熟悉這個腳步聲,是秦王到了,不過有些步伐沉重,很明顯在病中,房玄齡又有些猶豫。
“先生有什麼急事找我嗎?”李世民走進屋,微笑著問道。
“我是來……來探望殿下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