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兒有什麼事,晚:點再說吧!”
李世民咬了一下嘴唇,“可是父皇,事情確實很緊急。”
李淵見他一定要說,臉sè微微沉了下來勉強道:“皇兒有什麼事?”
李世民向前走一步薦身急道:“父皇兩萬河西軍在會寧郡全軍覆沒,現在河西只有張掖一萬駐軍,楊元慶焉能不知,他必然會派兵取河西,兒臣懇請父皇立刻派兵去增援河西,保住我們牧場。”
李淵當然知道河西危急,但他現在就是害怕和楊元慶再打仗,他便刻意不提河西之事眾人也明白李淵的心思,也閉口不提河西,不料李世民卻一下子把這件事揭開了。
李世民的建議正好戳中了李淵的痛處他極為不悅道:“現在朝廷財力已無法再支撐戰爭,你讓朕怎麼出兵?”
李世民感覺到了父皇不悅,但有些話他必須說,從父皇的語氣中李世民也聽出他似乎準備放棄河西,他心中大急,連忙道:“父皇,河西牧場現有四十萬匹戰馬,唐軍戰馬大多已老邁,正是換馬之時,若河西被隋軍佔領,唐軍將無騎兵,父皇,河西戰略要地,萬萬丟不得!”
李淵yin沉著臉,一言不發,朝廷內也是一片寂靜,氣氛尷尬而緊張,裴寂知道李世民的話已經觸怒聖上了,讓聖上下不來臺,他心中暗暗著急。
裴寂見誰都不說話,只得勸李世民道:“殿下不要再一意孤行,聖上當然也不願丟掉河西,誰也不願意,只是現在需要考慮大局,先與隋朝和解,這才是當務之急,河西失去了也只是暫時,等我們實力足夠,可以再奪回來嘛!”
李世民也有些惱火了,他的聲音變得嚴厲起來,“什麼叫等我們實力足夠,現在我們實力還不夠嗎?關中有二十一萬大軍,關南還有兩萬唐軍,楊元慶有多少軍隊?他無非是派裴仁基的一萬多軍隊去攻打河西,最多加上蘇定方的一萬軍,那現在會寧軍只剩下楊元慶一萬軍,他還要收編降軍,我們怕什麼?”
李世民又上前一步,向李淵懇求道:“父皇,請讓兒臣領軍三萬,我不打河西,就直接進攻會寧郡,裴仁基的軍隊必然會撤回來,這時再派兩萬軍急援河西,河西可保,四十萬戰馬可保,肯請父皇答應。”
李淵慢慢悠悠道:“朕就是聽信你的話,出兵中原,出兵關內,結果呢?長安被攻破,朕幾乎被俘,朕的皇后也受驚而崩,而你卻拖延時間不肯回援,朕已經不想和你計較了,你卻不知好歹,還要逼朕出兵,你可以讓唐風來監視朕呀!抓住朕的把柄,朕就乖乖聽你話了,行不行?”
李淵語速很慢,語氣也不嚴厲,但他的每一句話都像刀子一樣刺在李世民的心中,他驚得雙膝跪下,淚流滿面道:“兒臣一心為大唐社稷,絕無半點私心,願掏眸腑給父皇!”
眾人大臣都感到了李淵的殺機,他們一起跪下……陛下,秦王是為社稷,意見可以不同,但並無欺君。”
李建成也上前躬身道:“父皇,二弟管軍事,不瞭解政務情況,兒臣可以理解他的焦急,懇求父皇看在他一心為社稷的份上,恕他妄言之罪。”
李淵只覺自己疲憊不堪,他病體未愈,實在沒有jing力再管這麼多事情了,便嘆口氣道:“你看看自己的兄長,這個時候他還替你求情,你不覺慚愧嗎?也罷,看在你一心為社稷的份上,朕不追究,你的尚書令就暫時放下,去吧!”
李淵追究李世民之罪,根源還是出在李世民在接到聖旨後,沒有立刻回兵,而是繼續攻打洛陽。
同時,李世民攻打洛陽,現在又要拱手交給隋軍,這讓李淵無法向臣民交代,這就讓李淵對李世民極為不滿,甚至有了幾分猜忌。
有人常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事實上,誰敢不受就是死,從古至今都是如此周亞夫之死,根子不就出在細柳營嗎?
外人尚如此,父子之間的軍權之爭,更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李淵任何事情都可以容忍兒子,甚至包括太子和尹德妃有暗中聯絡,只要不涉及男女,李淵也可以不追究惟獨在軍權上李淵一絲一毫都不會容忍。
李世民在接到聖旨後只派出一萬軍前來支援,隔兩天又派三萬人,雖然他解釋一萬軍只是前鋒,李淵從他隔兩天攻破洛陽後才派三萬軍,便知道李世民壓根就不想派援軍,他是想攻破洛陽,而不管自己死活,李淵又忽然想到了五子李智雲之死。
李淵將恨和猜忌壓在心中今天是忍無可忍才流露出來一點點,就是這一點點,他便罷免了李世民的尚書令之職令李世民大為震駭。
他含淚磕了三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