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裴寂在一旁解釋道:“秦王殿下或許還不知道,剛剛接到襄陽訊息。隋軍出兵一萬,佔領了南陽郡和淅陽郡,已經阻斷了上洛郡和襄陽郡的通道。”
果然淅陽郡也被佔領。李世民的心中有些緊張起來,因為是他力主南陽、淅陽兩郡不駐兵,保持和隋軍一個過渡地區,這樣可以力保荊襄的安全,但隋軍卻出爾反爾,直接佔領了這兩郡,令他變得被動起來。
李世民又問李建成,“不知皇兄說的隋軍計劃之外是指何意?”
饒是李建成再有涵養,想到李世民將趙黎明殺死。他心中怒火騰地燃燒起來,他陰沉著臉一言不發,絲毫不理會李世民的問話。
御書房的氣氛變得有些尷尬,這時蕭瑀打圓場道:“秦王殿下,太子所說的計劃外,便是這件事並不是隋軍的計劃之中,應該是臨時決定。否則不會沒有任何徵兆。”
蕭瑀又向李淵施一禮,“陛下,臣支援太子殿下的說法,此事應該是隋軍的臨時決定,如果隋軍並沒有攻打荊襄的計劃。那麼拿下南陽郡和淅陽郡也沒有意義,他們這樣做的原因只有一個。增加談判的有利條件。”
御書房的其他幾名相國都贊成蕭瑀的分析,隋軍俘獲了大量唐軍,這些唐軍大多是關中人和巴蜀人,很難被轉化為隋軍。
按照慣例,一般都是談判贖回戰俘,而就在談判即將舉行之前,隋軍又佔領了南陽和淅陽兩郡,顯然是為了增加談判份量。
李世民已經明白了事情原委,他也思考了片刻,他沉聲道:“啟稟父皇,兒臣也有話要說。”
李淵點點頭,“皇兒請說!”
“父皇,現在對天下各大勢力,最寶貴的資源不是錢糧,而是人口,尤其對於隋朝,人口意義重大,無論是河北還是中原,受戰亂影響極大,人口凋零,從去年的情況來看,楊元慶要走了兩萬餘被俘關中士兵的家眷,使這兩萬關中士兵變成了隋軍精銳,兒臣的意思是說,無論如何不能再把這次戰俘的家眷交給隋朝,寧可出兵奪回南陽郡和淅陽郡。”
李建成冷哼一聲,“就怕兩郡沒有奪回來,連荊襄也丟了。”
李世民屢被奚落,也有些惱怒起來,他怒目直視李建成,“難道皇兄是想把戰俘家眷給隋軍,贖回被俘士兵?”
“我沒有這樣說,我只是反對再動兵,武力奪回南淅兩郡根本就不現實,我認為應該先聽聽楊元慶的條件。”
說到這,他不再理會李世民,想李淵躬身施禮,“父皇,兒臣推薦陳相國為談判總使,代表大唐和隋朝商談放俘事宜。”
李世民也毫不示弱,也躬身道:“父皇,裴相國和楊元慶打過交道,他更適合和隋朝談判,兒臣推薦他為談判總使。”
兄弟二人都想爭奪和隋朝談判的主導權,雙方都心知肚明,既然父皇把五個相國都詔到御書房談判,那麼談判總使必然是五相其中之一。
目前,兄弟二人在政事堂的勢力可謂勢均力敵,自從劉文靜被殺後,竇氏家族便如願以償入相,由戶部尚書竇璡入相,出任尚書右僕射。
而竇家是支援李世民,加上裴寂是李世民的忠實支持者,這樣就和李建成在政事堂中達成了勢力平衡,這也是李淵把巴蜀和漢中兩地軍權交給李建成的原因,在軍方也要給李建成適當讓步。
李建成的政事堂勢力是陳叔達和獨孤震,而蕭瑀是中間派,儘管兄弟二人在政事堂的勢力達成平衡,但在朝廷文官勢力上,李建成還是佔有很大的優勢。
幾乎七成以上的文官都是支援李建成。
李淵沉思片刻,便緩緩道:“不管楊元慶佔領南陽郡和淅陽郡是出於什麼目的,但只能在談判桌上去解決,朕倒認為蕭相國上次擔任和隋朝談判,有一定經驗,朕還是覺得蕭相國更合適擔任此次談判主使,當然,陳相國和裴相國也很不錯,不過蕭相國更有經驗。”
李淵打了一招折中拳,既不偏李建成,也不偏李世民,而是派中間派蕭瑀去談判,其實蕭瑀只是代表,決策權還是在李淵的手中。
。。。。。。。。。
此時楊元慶進入唐境,他目前所在的位置是會寧郡北面,黃河以東的一片丘陵地帶,這一帶山地眾多,在山與山之間夾著一片片平原和戈壁,土地貧瘠,人口稀少。
但這裡也是通向河西走廊的一條透過,越過黃河向西便進入武威郡,最多是商人往來於此處。
唐軍在這一帶駐兵約千餘人,除了幾座戍堡外,其餘駐軍都集中在會寧縣,不過此時,一千駐軍已全部投降了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