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路則又分兵兩路,一路由李靖率三萬軍赴滎陽,南下潁川郡攔截李孝恭的荊襄唐軍北上,另一路則由楊元慶率領五萬主力從盟津渡河,直取洛陽中庭,向進攻洛陽的李世民施壓。
幾路大軍同時渡河,但楊元慶卻沒有立刻出兵,他還要等待李世民和洛陽戰和消耗再打下去,過早渡河對削弱王世充不利,另外,他也要等待李密的特使第二次到來。
。。。。。。。
洛陽的戰役已經歷十餘天。前後打了兩仗。皆以王仁則的慘敗而告終,使鄭軍損失了兩萬精銳。
王世充大怒,他罷免了王仁則的行軍總管之職。將他貶黜為民,命太子王玄應主管朝政,他御駕親征。自封天下兵馬大元帥,將剩下的五萬精兵統統掌握在自己手中。
王仁則雖然被罷免督軍之職,但他心中並不服氣,這天上午,他打聽到叔父在軍器監巡視,他便立刻趕到了軍器監。
軍器監廣場上,兩千工匠正忙碌地製造著各種重型防禦武器,材料不足,王世充便命令拆掉一些宮室。獲得大量優質巨木,眼看著一架架巨型石砲和一排排巨弩製造完成,他心中格外欣慰。
王世充走到一架巨型石砲前。拍了拍用宮殿主樑製成的砲身。笑問道:“這座石砲可以投多遠?”
留在洛陽的二千五百名軍器監工匠,都是天下最優秀的匠人。楊元慶幾次援助王世充,就是想把這兩千五百名工匠要走。
但王世充心裡明白,他最終只送給了楊元慶五百人,其餘兩千工匠還是被他留了下來,此刻,正是這兩千工匠給王世充帶來了最後一線希望。
一名老匠人躬身回答:“稟報聖上,這叫‘石大將軍’,是天下最大的一種石砲,可以將五十斤重的巨石投擲到二百步外,能輕易擊毀敵機巢車,也可以攻擊步兵。”
“不錯!不愧是石大將軍。”
王世充嘖嘖稱讚,他又想起隋軍的火油,不由嘆息道:“可惜洛陽沒有火油,否則朕用火油對付李世民,將他燒為焦炭!”
“叔父!”
身後有人叫他,王世充回頭,只見王仁則匆匆趕來,王世充臉色一沉,有些不高興問:“有什麼事嗎?”
王世充曾經對王仁則寄予厚望,但王仁則卻令他失望,兩戰兩敗,損失兩萬精兵,令王世充心痛之極,對王仁則,他就沒有了什麼好態度。
叔父對自己的不滿,王仁則心知肚明,他依然躬身道:“叔父,請容侄兒進一言,侄兒死而無憾!”
王世充見他說得嚴重,便點點頭,“你說吧!”
“叔父,兩戰之敗,並非是侄兒無能,而是另有原因。”
“什麼原因?”
“稟報叔父,戰敗的原因都是因為宗室領軍,是他們無能所致,第一次是趙王不聽指揮,擅自出擊,導致兵敗,而第二次是荊王在關鍵時候丟下軍隊逃命,導致軍隊崩潰,事實上唐軍也快支援不住,叔父如果不改變宗室領兵的局面,以後還是會再敗,這些宗室真的不能打仗。”
王世充陷入沉思之中,半晌,他的臉色漸漸和緩了,嘆息一聲道:“你說的不錯,朕也心裡也明白,可是現在敵強我弱,人心不定,朕若用大將,就怕他們臨陣倒戈,後果更嚴重,朕是不敢太相信外人啊!”
王仁則沉默一下又道:“事到如今,叔父還不想向楊元慶求援嗎?侄兒聽說,楊元慶在黃河北線部署了十幾萬大軍,很明顯是要應對洛陽之戰,如果楊元慶肯提前出兵,分散李世民的軍隊,那麼我們守城的把握就更大了,只要把時間拖下去,唐軍最後只能是無功而返。”
“那楊元慶怎麼辦?你能用什麼滿足他的胃口?”王世充冷冷道。
“叔父,侄兒一直在考慮,有我們存在,其實對楊元慶是有利而無弊,我們不可能攻打隋朝,矗立在隋唐之間,成為他的屏障,這樣,他便可以集中精力攻伐中原,唐朝若想謀中原,首先就繞不過洛陽,這對楊元慶不是更有利嗎?”
王世充揹著手走了幾步,毅然回頭對王仁則道:“反正都是死,索性死馬當做活馬醫,你再去一趟河陽,說服楊元慶。”
王仁則連忙道:“侄兒願替叔父分憂,但能否讓雲定興和侄兒同去,他口才極好,又和楊元慶有舊,另外,侄兒還想把宇文娥英也帶去,以舊情動之。”
。。。。。。。。
第十九章 虎牢之危
洛陽城外,王世充兩戰不勝後便退縮回城,不肯迎戰,這天上午,李世民在數十名騎兵的護衛下巡視洛陽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