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部分(3 / 4)

小說:天下梟雄 作者:雨霖鈴

虞世基一刀,宇文述剛想反駁樊子蓋,卻被楊廣一擺手止住了話頭,不悅道:“宇文愛卿,朕知道你深恨楊元慶,朕也恨他,但現在不是談私仇的時候,朕必須要考慮到突厥的威脅。”

宇文述無奈,只得閉口不言,他心中大恨,便向虞世基使個眼色,虞世基卻像什麼都沒有看見,笑而不言。

虞世基也已看出楊廣並不敢真的對楊元慶動武,只是嘴上吼得兇,只是他和宇文述都沒有看出這一點,而樊子蓋卻看出來了,不僅趁機狠狠踩了他們一腳,而且用突厥來給楊廣做臺階,在這一點上,樊子蓋比他們兩人都高明,虞世基心中忽然對樊子蓋生出了警惕,他發現樊子蓋將會是他在官場上的一大威脅。

虞世基也連忙道:“剛才臣只是說我們的態度,並非應對措施,臣也深知,此時動一發而牽全域性,臣主張態度要堅決,但手段要隱蔽,態度堅決是不能給楊元慶任何僥倖,動作要快,堵住他的下一個路子,而手段隱蔽是避免矛盾激化,讓他知難而退,既然楊元慶是藉口剿匪來滲透,那我們也可以用剿匪的名義派軍入駐,另外六個太守可以用別的藉口更換,尤其靈武郡太守韋嗣雲,他曾長期在豐州任職,首先就要換掉他。”

宇文述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失策,可他想再改口,已經無法著手,而且他的話說得太滿,讓他一時回不過來,只能懊惱地站在一旁,沉默不語。

楊廣現在確實不敢逼反楊元慶,楊玄感沒抓住,元弘嗣又逃去西域,南方反隋勢力蠢蠢欲動,北方的造反如火如荼,關隴貴族的勢力還沒有消滅,山東士族又開始不滿,尤其財政吃緊,賦稅銳減七成,令楊廣焦頭爛額,他也是因此而病倒。

在這種嚴峻的形式下再逼反楊元慶,無疑是在他的後背再猛插一刀,所以只要楊元慶做得不要太過份,他暫時也不會出兵攻打,這一次楊元慶將勢力南擴,雖然不是什麼很嚴重的問題,但楊廣也不想讓他這樣輕易得手,更重要是,要阻攔他繼續向南擴張。

虞世基的方案不急不緩,正合他意,楊廣便點了點頭,“虞愛卿說得有道理,朕知道該怎麼辦了。”

一個時辰後,楊廣連下兩道旨意,下旨封屈突通為關內道討捕大使,率軍五萬入關內道剿匪,又下旨遷靈武郡太守韋嗣云為大理寺少卿,改任博陵郡太守丘和為靈武郡太守。

。。。。。。。。。

時間已經到了十月底,寒潮開始從北方而來,西北風橫掃漠北和河套平原,樹木凋零,草地枯黃,寒冷的冬天來臨了。

在九原縣以西二十里外的一座堡城內,此時,上千名冶鐵匠正熱火朝天地忙碌著。

堡城是五原郡特有的一種民防工事,當突厥入侵時,給民眾們的臨時避難之處,整個五原郡有數百座大大小小的堡城,大的堡城可以容納上萬人,小的堡城也至少能容納數千人,九原縣以西二十里外的這座堡城叫做陳倉堡,因緊靠陳倉村而得名,是一座大堡城,周長有八里,一直都閒置著,但此時,這座陳倉堡卻成了豐州軍的冶煉中心。

這裡距離南黃河約二十里,有一條人工運河直通黃河,從赤嶺礦山運來的數百萬斤鐵礦石和銅礦石便堆積在堡城南面的碼頭上,還有從榆林郡運來的石炭,也堆積在碼頭西面,黑色的石炭堆積如山,不斷有民夫用牛車將一車車礦石和石炭運進堡城。

這天上午,楊元慶帶著十幾名官員在堡城內視察冶煉進度,自從楊師道離開五原郡後,楊元慶便兼任了五原郡太守之職,當然,他只是掛名,具體政務都交給了郡丞崔君肅。

今天他便是以太守的身份,帶領官員們前來視察冶煉堡城,整個堡城內有五十座冶煉爐,一千二百名匠人,還有數百名負責搬運物品的民夫。

五原郡的冶煉和內地不同,不是用木頭,而是用石炭做燃料,五原附近有大量儲存;一般是使用榆林郡府谷鎮的石炭,那裡的石炭埋藏淺、儲量大,品質好,發熱量極高,可以用它煉出高品質的白口鐵,然後再由鐵匠進一步鍛造成精鋼,便可打造出上好的盔甲和兵器。

負責冶煉的官員名叫張謙,原是豐州總管府的兵曹參軍事,早些年曾在朝廷少府寺做過幾年底層小吏,對鑄造冶煉極為熟悉,因此由他來負責堡城內的鍛造。

今天楊元慶並不是來參觀冶煉過程,他早已看過多次,他是來倉庫檢視銅錠。

倉庫位於堡城北面,一排幾十間巨大的石屋,眾人從一間間石屋前走過,可以看見倉庫裡堆放著一塊塊碼放整齊的生鐵錠。

“總管,這座倉庫就是!”

張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