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又想婉拒,但楊元慶卻笑道:“今天先生無論如何要跟我回去,我有兩個位子給你選,一個是大利城釀酒匠,另一個便是九原縣主考官,你自己選一個吧!”
魏徵望著楊元慶誠摯的目光,其實他心中也十分感動,以楊元慶豐國公,幽州總管的身份,竟然親自上門來請自己,不管他是怎麼知道自己,但這份誠意卻讓他無法拒絕。
魏徵深深施一禮,“總管不嫌魏徵愚鈍,願效犬馬之勞。”
楊元慶大喜,他求賢若渴,沒想到竟然一個邊遠小鎮請到了魏徵,他重重拍了拍王縣丞的肩膀,讚道:“你推薦有功,我會重重賞你。”
王縣丞心中一陣苦笑,他推薦的不過是個釀酒匠而已。
。。。。。。。。
林記酒鋪內,魏徵請楊元慶和王縣丞到自己房中坐下,又給他們斟了一杯自己釀的酒,笑道:“總管請喝一杯我蒸的酒,看看口感如何?”
楊元慶端起酒杯喝了口氣,只覺酒味醇厚,而且酒勁更大,便笑問道:“先生釀酒是跟誰學的?”
魏徵笑了笑,“是跟我出家時師父所學,他雲遊天下,跟一名大宛粟特人學會了蒸釀酒法。”
旁邊王縣丞好奇地問:“魏先生現在不是道士嗎?”
王縣丞見楊元慶對魏徵頗為敬重,他也不敢怠慢,語氣間便多了幾分客氣。
魏徵微微一笑道:“不瞞縣丞,我六年前便已還俗,穿這身道士服只是為了躲避兵役罷了。”
楊元慶沉吟一下問:“我的情況先生應該知道吧!”
魏徵點點頭笑道:“有所耳聞,聽說總管自立而不反隋。”
楊元慶又問:“假如有一天,天下大亂,群雄逐鹿,若我也有意謀天下,我該怎麼辦?”
其實楊元慶這個問題,魏徵釀酒無事時也替他考慮過,他微微一笑,“只怕魏徵見識粗陋,說了讓楊將軍貽笑大方。”
“先生但講無妨!”
魏徵不慌不忙道:“我的意見總結起來其實只有三個字,向東走!”
楊元慶精神一振,連忙道:“先生請細說。”
“其實豐州的出路有兩條,一是向南走,二是向東走,向南是奪關隴,向東是取山東,關隴雖然人口眾多,但楊總管是裴家之婿,是關隴貴族之敵,取關隴並不明智,而且奪取關內諸郡極容易引起皇帝的警覺,而榆樹郡也屬於河套平原,土地肥沃,人口稀少,且南有沙漠阻隔,北有大青山和長城護衛,突厥鐵騎難以入內,總管可將大量北逃之民安置在這裡,同時佔據此地也不容易被朝廷察覺,更重要是,這裡是通向河東、河北的跳板,一旦中原大亂,總管便可率軍迅速進入河北,佔據幽州,得幽燕之地,便有了爭霸天下的根基,又有山東士族支援,何樂而不為?所以我的意見就只有一條,取關內之民,佔河套之地。”
魏徵的一席話不僅深合楊元慶之意,同時也令王縣丞佩服得五體投地,他現在相信了,總管請魏徵去豐州,不是烤酒,而是考試。
。。。。。。。
楊元慶帶魏徵回到五原郡,但沒有立刻重用他,而是任命他為九原縣主薄,參與籌備即將在一個月後舉行的秋試,這是豐州的規矩,也是楊元慶的規矩,任何大才之人,先試用三個月,然後再重新安排職務。
第十六章 資源危機
從大利城視察回來,總管府長史杜如晦和幕僚皇甫詡立刻找到了楊元慶,給他帶來一個重要情報。
“總管,我剛得到訊息,朝廷已經停止我們一切物資的撥付,而且也禁止商隊前來豐州貿易。”
房間裡,杜如晦向楊元慶彙報事態的進展,豐州自從駐軍以來,一直都是靠朝廷撥付錢糧,現在朝廷中斷了錢糧撥付和民間貿易,無疑是開始對豐州進行嚴厲制裁。
楊元慶揹著手走了幾步,又問:“杜長史認為此舉會對豐州有什麼影響?”
杜如晦曾主管過五原郡政務,對五原郡的經濟情況很瞭解,他想了想便道:“其實從大業七年開始,我們的糧食便能自給,這也是當初移民開發河套的主要目的,讓軍隊糧食能自給,畢竟長途運糧不便,另外家家戶戶都有麻田,布匹也可以自給,雖然不產綢緞,但我認為影響不大,關鍵是鹽、茶葉和生鐵,這三樣東西禁運對我們的影響很大。”
這時,旁邊的皇甫詡介面道:“其實鹽也不是問題,越過我們西面的烏蘭沙漠,大約五百里外,就有一處鹽池,叫青蘭鹽池,那裡的鹽儲量豐富,完全可以滿足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