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關於科舉之事;兒臣有一點想法。”
“你說吧!”
李建成沉吟一下道:“父皇;兒臣認為科舉的風險確實很大;它必然會觸動到關隴貴族狗切身利益,父親難道沒有發現;今天朝會很多重臣都保持了沉默了嗎?”
李建成指的是獨孤氏和竇氏等人的沉默;這在李淵的意料之中,這個問題李淵也考慮過;不僅是山東士族對科舉抱有牴觸;關隴貴族同樣也是一樣;科舉的根本目的是選官;這恰恰是最根本的利益所在;他知道科舉必然會引起關隴貴族的牴觸,所以他最初考慮在統一天下之前;暫不實施科舉;以保證關隴貴族的利益;獲取他們的全力支援;但楊元慶在太原舉行大規模的科舉又給了李淵巨大的壓力;使他不得不專門開朝會試探此事;但結果令人沮喪。
“朕知道有人不喜歡科舉;但形勢也擺在這要;若朕不舉行科舉;天下英才遲早都流去太原;朕也沒有辦法。”李淵嘆了口氣。
李建成見父皇已經被說動;又小心翼翼道:“父皇;兒臣也仔細考慮過此事;楊元慶之所以敢舉行科舉,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已經給了河東士族巨大的利益;而且他舉行科舉的目的;並不是真的為招天下之才,很顯然;他是為了拉攏河北士族;同時也做出公平公正的姿態,這就可以理解為何二萬士子大遊行了,就是因為他並非真正的公平;所以引發眾怒;這件事給了兒臣很大啟發;其實我們也可以效仿北隋科舉。”
李淵已經被兒子說動了;建成說得很有見地;找到問題的根源;這使李淵心中有點豁然開朗之感;他讚許地點點頭;又問:“我們怎麼效仿北隋?”
“兒臣的意思是,父皇在舉行科舉之前;最好能充分和關隴貴族及關隴士族溝通協商;只要保證他們的利益;兒臣以為科舉也完全可以舉行。”
李淵嘆了口氣,“就怕他們胃口太大;朕滿足不了他們的索求。”
李建成連忙笑道:“所以要充分溝通;兒臣想;為了奪取天下,他們應該能理解父皇的苦衷;也會給父皇一個面子。”
“好吧!這件事朕再好好考慮一下。”
李建成解開了李淵一個心結;令他的心情開朗起來;他笑道:“皇兒的建議很好;以後要多給為父這樣有益的建議。”
李建成今天是有兩件大事來找父親,科舉只是第一件事;他見父皇接受了他的建議;心中也大為快慰;又笑道:“父皇;兒臣還有第二個重大建議。”
第四十三章 西秦內訌
李建成跟隨父親多年,一直是作為父親的助手存在,他很少有自己的見解,大多時候是執行父親的指示,也正是因為這樣,他獲得了李淵的信任,這是李建成的處世之道,掩飾個性,表現順從,他希望能夠平平安安接父親的皇位。
但兄弟世民在四弟李元吉一案表現出的強勢,使李建成感受到了一種威脅,儘管世民還沒有威脅到他的太子之位,但如果他任憑這種勢頭髮展下去,世民遲早會威脅到他的太子之位。
更讓李建成擔憂的是,他的父皇似乎對世民的強勢並不反感,反而有一種聽之任之的態度,李建成心中開始警惕起來,他意識到自己不能再從前一樣,一味順從,他必須表現出他的能力,李建成也知道父皇現在處於一種被動頹勢之中,急需擺脫不利的局面,李建成便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這次科舉他抓住了機會,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贏得了父皇的讚許。
但一個科舉的建議還不夠,他還需要再提出更有力的建議,能夠擺脫困局的具體方案。
李建成見父皇在全神貫注聽見自己的建議,他便不慌不忙道:“父皇,兒臣的第二個建議,便是兒臣主張和北隋講和,消除我們和北隋之間的敵視狀態。
這個建議李建成考慮了很久,他幾次都想提出來,但時機不對,弘農郡慘敗,他更不能提出,那會刺激到很多人的心,會被人視為軟弱投降,現在隨著時間推移,弘農之敗的陰影已經淡去,李建成便認為時機成熟了,今天趁這個機會,他鄭重向父皇提出了這個重大建議。
李淵神情十分凝重,和北隋講和,這無疑就是承認北隋對河東的佔據讓他感情上有點難以接受,李淵揹著手走到窗前久久不語。
李建成又繼續道:“父皇,弘農之所以慘敗,就是因為我們的戰略失誤或者說我們的戰略不清晰,到底是要東進,還是恢復河東,我們自己都沒有弄清楚,如果我們只是為了東進,那就不該在蒲津渡屯下重兵,威脅河東,這便使楊元慶以為我們東進的目的是為了奪回河東所以他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