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慶點點頭又問他:“最近掃墓人多嗎?”
“前兩天是中元節,掃墓的人很多,不過今天一下子人就少了,早上就過去一批人,是給楊司徒掃墓,好像都是楊家族人。”
“你確定是楊家族人?”楊元慶有點奇怪,聽楊巍說,楊府中人昨天就來祭過墓了,怎麼今天又來?
“應該是,不過聽口音不是京城人,或許是從老家趕來,大約有二十幾人。”
楊元慶不想在墓地碰見楊府中人,不過弘農楊氏問題不大,彼此都不認識。聖堂
夥計端來了冰井水和一盤盤的胡餅,井水冰冷徹骨,喝得眾人大呼過癮,十幾名手下風捲殘雲般地大吃起來。
這時,林蔭道上來了一輛馬車,左右跟著幾名騎馬隨從,他們在酒棚邊停下,隨從看了一眼酒棚,便向車內稟報道:“老爺,還有空位。”
車簾挑開一條縫,lu出一名老者的臉龐,他看了一眼酒棚,便搖搖頭道:“人太多了,咱們再向前走走。”
楊元慶愣住了,那老者的眼睛和聲音都異常熟悉,當馬車剛啟動,楊元慶忽然想起來了,連忙大聲喊道:“高相國,是你嗎?”
馬車停下,車簾拉開,lu出一張神采奕奕的臉龐,果然是高熲,高熲也認出了楊元慶,不由呵呵笑了起來,“原來是小楊將軍,當真是有緣,我們又見面了。”
一名隨從連忙將高熲從馬車裡扶下來,高熲當年從賀若弼口中察覺到了一場政變要發生,他連夜逃回渤海原籍,也因此撇清了和仁壽宮事變的關係,去年楊廣正式即位後,又重新將高熲召回朝中為官,官拜太常寺卿,負責天下禮樂,以高熲治國之大才,卻負責禮樂,滿朝文武都為之抱不平,認為是大才小用,高熲卻不以為然,仍舊低調做官。
今天他也是來給楊素祭墓,正好遇見了楊元慶,令高熲心情非常高興,楊素死後,高熲對楊家已經不太關心了,他唯一念念不忘的,就是楊元慶這個從小就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小神童,幾個月前他去拜訪裴矩,提到楊元慶,裴矩也是讚不絕口。
高熲今年已經六十五歲,但jing神依然很好,保養得也不錯,步履矯健,頭髮也只有幾根白絲,黑鬚飄飄,就像一個五十餘歲的人,楊元慶還記得自己五歲時見到他,就像就是這個樣子,已是十幾年過去,他居然未顯老相。
兩人相對而坐,掌櫃給他們上了一壺茶,高熲感慨道:“元慶,上一次見你,好像是開皇十九年,我們已近七年未見了,元慶,你馬上要十八歲了吧!”
楊元慶點點頭,端起茶壺給他杯子倒滿,笑道:“高相,聽說你又入仕了?”
高熲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苦笑道:“我本想平平靜靜終老,可他又想起我,我又能怎麼樣呢?不來嗎?恐怕會連累我的子nv,只能再做幾年,我已六十有五,準備在七十歲時正式退仕。”
楊元慶笑了笑,“這主要是高相德高望重,mén生遍佈天下,天下各州各郡的太守縣令,稱高相為師者儼如過江之鯽,連我祖父也說,若沒有高相當年舉薦,他也不可能得高位,聖上要穩定朝綱,安撫天下郡縣州官,當然需要把高相請出來。”
楊元慶對高熲的評價並不為過,歷史上稱高熲為六賢相之一,周之興也得太公,齊之霸也得管仲,魏之富也得李悝,秦之強也得商鞅,後周有蘇綽,隋氏有高熲,得此六賢者,上以成王業,興霸圖,次以富國強兵,立事可法。
楊廣殺高熲是他平生所犯下的最大一樁錯誤,以至於天下喊冤,盡失士人之心,高熲之死,儼如隋之鼎國棟樑轟然倒塌。
高熲搖搖頭,嘆息一聲道:“雖méng聖上重新啟用,但才出仕兩年,我便把聖上得罪了。”
“怎麼會呢?”楊元慶驚訝地問。
高熲嘆口氣道:“聖上喜歡音樂文學,便下旨將從前的周、齊、陳、梁的樂家子弟都遷入京城,編為樂戶,專mén從事散樂器樂,以增加京城的繁華,我就勸諫聖上,大隋建朝已二十幾年,從前的音樂早已廢棄,這些樂人子弟都已各自有營生,現在一紙詔書,忽地命他們重拾舊業,又有幾人能懷真本事,不過濫竽充數罷了,耗費國力、擾luàn民生不說,還不倫不類,遺笑後人,結果聖上極為不悅,狠狠訓斥了我一頓,說我再敢妄言,就定我重罪。”
楊元慶知道高熲是治國大匠,隋王朝的繁盛,一半都可以說是他的功勞,但高熲在權力鬥爭方面卻並不擅長,如果他擅長,楊勇也不會那樣慘敗,高熲顯然沒有發現自己的危險,他沒有看透楊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