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管用。
繞開王、施這二位難纏的老江湖,直接從年輕的天子那裡下手,這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釜底抽薪。
“正好,後日便是我值廬。”張放笑道,“看來又得頂住皇太后一頓訓斥,與陛下痛飲一番了。”
杜欽沒問張放為何如此有把握,能讓天子拋開對大將軍的顧忌而下這道手詔,他只是再次提醒:“羿嘯討來手詔,大可讓心腹持之入廷獄面見耿定,屆時威逼利誘皆由之。實不必親自涉險,與大將軍公然作對……”
“子夏好意與擔憂,放焉能不知,只是……”張放知道杜欽是一片好心,也明白自己這樣做無異於跳上前臺,公然與王鳳唱對臺戲,不排除事後惱怒的王鳳會對他採取行動。然而,他有選擇麼?盟友不給力,自己想躲在幕後出謀劃策、坐山觀虎鬥都不行。
王商不能垮臺,丞相印綬不能丟。這一次,他別無選擇,只能自己上。
……
張放從未對劉驁使用過強制催眠,以往他用不著,現在……也不需要。他只需要一甕酒與一席話。
這樣做的好處是,壓箱底的秘密手段沒暴露,能用正常的手段解決問題,就儘可能別用特殊手段。
張放很有把握,因為他了解劉驁,也知道劉驁對這件事所持態度,更明白劉驁的“帝王術”。
劉驁早前就曾跟他推心置腹,朝堂需要二王對立,將、相平衡,天子才能垂拱而治。二王是朝堂的兩根臺柱子,哪根都不能倒。這就可以理解,為何劉驁會說出‘闇昧之過,不足以傷大臣’這種大事化小,息事寧人的說法了。
如果不是王鳳逼宮、太后施壓,劉驁根本不會下那道捕人詔令。劉驁並不煳塗,他知道王商倒臺,王鳳獨大的後果,那樣的局面也是他不願意看到的。劉驁缺乏的是頂住壓力、幹坤獨斷的魄力。這也是史上他最終被太后、大將軍聯手壓迫,最終屈服的原因。
普通人是性格決定命運,而帝王則是性格決定國運。
帝王之術,就是扶弱抗強,打壓權臣,保持平衡。所以,劉驁這一次,是站在王商這邊的。
張放的請求,與劉驁的意志可謂一拍即合,當即寫了一道手詔。
劉驁本就不覺得張放探監是多大點事,他也知道張放此舉是為王商之故。如果是王商出面,劉驁還有些為難,但透過張放的話,至少他在元舅面前有搪塞託詞,大家都好下臺。
一切皆如張放所料,手詔到手。當然,這還沒完,還需要御史中丞用印才能生效。張放倒不擔心這個,御史中丞是個明白人,只會順水推舟,不會硬趟這淌渾水。
“羿嘯,你說……明晨、明晨母后會不會突然又出現在我們面前?”劉驁斜依御案,以手支額,半眯著醉眼,半是自嘲道。
張放淡淡朝宮外瞥了一眼,將杯中酒一飲而盡,頓於案上,順手抓起手詔,起身向劉驁長揖:“陛下請安心休息,臣去了。”
劉驁伸指虛點張放,張嘴無聲而笑,化指為揮:“去吧。”(未完待續。。)
第四百零三章 【一招絕殺】
河平四年八月最後一個大朝會,註定不會平靜。
上朝時,諸臣行於龍尾道上時,左道武臣之首的王鳳就著意落後兩步,與張放走了個並排,目視前方,用只有張放才能聽到的聲音道:“富平侯這幾日奔波勞碌,很是辛苦啊。”
張放端持笏板,拾階而上,同樣目不斜視,淡淡道:“沒法子,我這人天生勞碌命,不是跑西域就是跑西南。與前些年相比,這幾日不過在長安奔波,真是好太多了。”
王鳳呵呵笑道:“富平侯勞苦功高,堪稱能臣,天子百僚有目共睹。只是少年得志,難免浮躁,以為世間諸事皆操於己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呵呵,富平侯,可願聽某一勸?”
張放微欠身道:“放洗耳恭聽。”
王鳳停下腳步,肅然道:“這朝堂之局,無論如何翻雲覆雨,最終定局皆靠一個‘勢’字。大勢所趨,便是天命所歸。富平侯,你是聰明人,眼光亦高出同儕多矣。為個人計,為宗族計,當知取捨才好。”
張放再欠身:“大將軍金玉良言,放銘記於心。”
王鳳斜睨張放一會,並沒從這張近乎無瑕的臉上看到他想看的惶恐、恭順、諂媚、屈從等表情……王鳳搖搖頭,一臉“自做孽,不可活”的神情,拂袖而去。
張放望著王鳳的背影,也搖搖頭。王鳳看上去很有誠意的樣子,但張放心知肚明,他與王氏結下的仇怨太多,還是太后的眼中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