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3 / 4)

小說:唐朝小地主 下 作者:淘氣

,再將突厥分遷各地,相互制衡,加以節制。

同時,選酋良入宿衛,從軍為將,討伐叛逆,以夷制夷,這種手段,從漢朝就開始使用,直到現在,還很有效果,比如現在,朝中最有名的阿史那家族,給李世民攏絡得服服帖帖,感激涕零,忠心耿耿,指哪打哪,就是率領軍隊,打同族部落,也毫不手軟。

也就是這些政策,造就了李世民天可汗的名聲,對於這個時代來說,這些手段才是最有成效的,韓瑞仔細考慮,慢慢的沉思,防範於未然,自然是很有道理,問題在於,由於時代條件限制,對於中原以外的地區,控制力度薄弱,而且問題的根源上,還是在於本身。

魏徵總結,草原部落,弱則伏,強則叛,自然之理,但是反過來說,所謂的強與弱,那是相對而言,歷朝歷代,中原王朝強盛,那些部落再強也是弱,反之,再弱也是強,說到底,自強才是硬道理。

比如現在,大唐如同旭日東昇,破滅突厥之後,君臣百姓無比的自信,這不同於隋煬帝楊廣粉飾太平的虛榮,而是建立在強大的實力上面,相信只要陌刀鐵騎出動,能夠粉碎任何叛逆蠻夷,凱旋歸來。

想想,強盛的漢唐,班超之類的書生,帶著幾個僕從,在別人的地盤上,就敢將匈奴使節宰了,幾百騎兵,就敢掃蕩草原部落,甚至上演一人滅一國的奇蹟,讓人瞠目結舌之餘,也不得不為之驚歎。

韓瑞心潮起伏,卻是忘記了初衷,明明是想給兩個大儒上課,講述下養虎為患的危害,可是人家比自己更懂,也是悲哀,以前看史書,總是大罵祖宗糊塗,資敵自虐,遺患子孫,卻是忽略了,是後世子孫自己不爭氣,怪不到人家頭上。

但是,知道結果,卻不作為,怎能甘心?

問題在於,想不到更好的解決辦法,或許魏徵就是如此,所以乾脆建議一殺了事,一了百了,可惜這個決策,有些超前,而且不符合朝廷利益,自然給大部分人否決了。

不過,韓瑞也不能埋怨他們腦殘,畢竟這個時代,所謂的長遠之策,與為後世子孫計,跟可持續發展戰略差不多,嘴上經常提到,但是是否實行,那就兩說了,相對,自然是眼前利益比較重要。

頭痛啊,韓瑞嘆氣,第一次發現,知道太多了,也是種煩惱。

見到韓瑞冥思苦想,顏師古與孔穎達也沒有介意,少年人,初涉軍國大事,總要認真琢磨一番,這是好事,就怕聽了就忘,學問再好,才華再高,卻不明時務,只是清客詞臣罷了,還有什麼前途可言。

受到後世的影響,韓瑞表現對那些大儒很尊敬客氣,但是內心內處,卻是有些優越感,覺得自己學問不如他們,但是見識他們就不如自己了,這話也是沒錯,不過也要分開而論,熟知歷史走向,發明創造,靈活變通等方面的能力,他們自然不如韓瑞。

然而,韓瑞畢竟是穿越而來,一年時間,努力融入其中,但是怎能與這些生活了幾十年,又是時代精英的大儒名士相比,特別是朝堂政治,只是接觸到邊緣,屬於入門階段,更是不能與他們相提並論了。

官與民之間,差別真的很大,如果不能適應,那隻得與陶淵明、白居易一樣,歸隱田園,縱情山水,就怕沒有這個自知之明,熱衷於官場,輕則是仕途黯然,沒有出頭之日,重則自身難保,禍及家人,韓瑞沒有考慮那麼詳細,思緒萬千,一團亂麻似的,乾脆不想了。

回頭觀看,卻見孔穎達與顏師古兩人,舉燭尋書,而且找到不是什麼孤本,而是一般的儒家經典,韓瑞心中好奇,忍不住問道:“顏少監,孔司業,二位都是飽學之士,家中藏書應該不少,為何來此……”

兩人臉上掠過一絲尷尬,隨之神態自若,孔穎達微笑道:“此事也不是什麼秘密,說來也是源於你的建議,朝廷修撰經義,一些名家宿儒,似乎有些不同的意見,相約我們…切磋,大家友好交流,求同存異……”

官樣文章,絕對是官樣文章,韓瑞可以肯定,前些時候,才說儒家宗派林立,相互攻訐,現在卻說友好交流,哪個不明白什麼意思,韓瑞恍然大悟,弄了半天,兩人是來查資料呀,做到知己知彼,自然百戰不殆。

估計,就是虞世南所說的那個辯論會,明白兩人的來意,韓瑞連忙上前,勤快的幫忙尋找,幾以排查,終於幫他們把想要的書籍翻找出來,擱在書案之上,這個時候,已經是亥時了,兩人卻沒有離開的意思,跪坐案前,仔細翻閱起來。

得,誰叫人家是前輩,又官大好多級,韓瑞挽袖,到到官署後院,升火燒水,弄好之後,執壺送去,又將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