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你父同朝為官,朝裡也兄弟相稱,難道就當不得你叫一聲伯父嗎?”
王珂老油條了,自打見了這幾位老殺材就一直想套近乎,可又沒見王矽發話,這時見李靖這樣說,企有不順杆爬的道理。連忙說道:“哪有啊,只是初見幾位伯父當面,被幾位伯父身上的英武之氣嚇住了,小侄實在是不敢放肆,還望幾位伯父見諒。”
“王矽,你這兒子怎麼這麼酸呀,趕緊帶我們去看看他做的那個什麼沙盤,我倒要看看是個什麼東西,居然讓李靖這個老不死地還沒看到就在叫好。”王珂正和李靖說得開心,就見旁邊的程知節大著嗓門叫開了。
連忙收起心情,對著程知節一陣馬屁:“程伯父一看就是直爽人,小侄實在佩服,以後程伯父有空還要多教教小侄你的開山斧,小侄對伯父的斧可是久有耳聞了。”一陣馬屁拍得程知節大嘴一咧,高興的不知所以了。
旁邊眾人也知道王珂是在打屁,各自一笑,跟著王珂走進前堂。
( )
第七章 沙盤推演
走進前堂來到沙盤前,王珂還沒有來得及介紹,三個老殺才就已經伏在沙盤上開始比劃開了。這裡是什麼地方,這座山是什麼山,大唐邊界又在什麼地方。
王珂見沒有自己什麼事,也就退了出來。王矽借這個時機忙給王珂介紹這幾個年輕人。
原來這三個年輕人正是三個老殺才的兒孫輩,最高最壯但在三人裡最平常的是程知節的兒子程懷亮,也是當今皇上女兒清河公主的駙馬;和自己年紀相當、身材也差不多一般高、王珂自認為和自己長得一樣帥的是李靖的兒子李皙;而年齡最小的是李績的孫子李敬業。
幾個人年紀相當,沒一會就已經混熟了,在一塊說個不停。給人的感覺就是從來的是在一起,沒有分開過的樣子。
幾個人正說得熱鬧,只聽到程知節在那裡叫道:“幾個小兔崽子,叫你們跟來是讓你們在旁邊瞎鬧的嗎?還不快滾過來看看。”嚇得幾個人一下沒了聲音趕緊圍了過去。
王矽見幾人都看著沙盤不動身,就知道這群人一時半會是不會走的,也就順勢說道:“我一個文官,對軍事上的東西可說不出什麼來,你們先看著,我去吩咐下人準備酒菜去。”說完拱拱手轉身離去。
王珂走上前去正好站在李靖的旁邊,李靖轉過頭看看他,讚許地說道:“王賢侄這個東西對行軍作戰的確是很有用啊,不知賢侄如何想起做這個出來呢?”
王珂心中得意,但臉上卻一臉嚴肅地說道:“位卑未敢忘憂國,生為大唐子民,能夠為聖上分憂、為國出力乃是做人的本分。我在極西之國的時候曾經見過這個東西,不論是用於軍事上還是別的方面都是很有用的,因此我回來後聽父親提起要和突厥人開戰,我就先想到了把這個做出來,供大將軍們參考。”
李績點著頭用手輕捋著鬍鬚說道:“好一個位卑未敢忘憂國呀,要是我大唐的人都這樣想就好了。賢侄呀,你對這次和突厥人開戰有什麼想法沒有,說出來聽聽。”
王珂從歷史書裡知道這次戰役是怎麼打的,可還是裝著惶恐地樣子說道:“小侄文不成武不就,企敢在幾位面前班門弄斧,還是在旁邊聽幾位伯父的教誨才是。”
李靖聽王珂這樣說看了他一眼沒有吭聲,程知節不樂意了:“讓你說你就說,這又不是在朝堂上,更不是讓你帶兵去打仗,說錯了有什麼關係?我們還會笑話你一個毛孩子不成。”
李績也點點頭說道:“說吧,就這幾個人在,沒關係的。”
王珂回想了一下歷史書上所描述的情節,再稍稍地組織了一下語言說道:“小侄以為我軍應該分為三路進擊,左、右兩路以兩翼合圍的態勢向前推進,可暫不與敵接戰,當然有零星小隊接觸也可以滅之,以不影響行軍速度為原則。中路大軍從馬邑出發,待夜晚時分直襲定襄,直指頡利可汗的牙帳。待我軍奪取定襄之時,頡利可汗必定會把他的牙帳遷往陰山以北,這時我軍三路合擊之,必能一舉殲滅突厥人。不知幾位伯父對小侄的想法有何意見?還望幾位伯父多多教誨才是。”
李靖沒有回答又繼續問道:“那賢侄以為這次出兵應以多少為好?由誰領兵呢?”
“小侄以為草原作戰兵貴精而不在多,要求速度要快,三路大軍有十餘萬人足亦,至於領兵之人,那就全憑朝廷排程、聖上定奪了。小侄可不敢妄言。”王珂明知道歷史上李世民是派李靖、李績和柴紹三人領兵出戰的,在這裡可不敢說出來,只好打個馬虎眼了事。
李靖三人聽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