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足電視主持行業,任《香港迴歸48小時直播》重要版塊《妙語論盡港督》策劃人。先後擔任中央電視臺《實話實說》、鳳凰衛視《世紀大講堂》等欄目主持人,目前主持讀書節目《非常接觸》。
我喜歡不知道自己漂亮的漂亮女人,這是一個悖論,漂亮的女人,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漂亮。
這是我一直很不開心的一件事。對於那些天生麗質的美女,要想騙她們,說她們不美,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在她小時候,她的親戚父母、鄰居、甚至路上的陌生人,都已急不可耐地告訴她這不是一個秘密。在不絕於耳的恭維聲中,她已習慣了把自己當做世界的中心。如果有一天,她失去了這種自我中心感,她便離死不遠了。好萊塢許多美女的結局,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到了少年時代,周遭的男人會對她趨之若騖,這使她們清醒而錯誤地意識到,美麗是一筆豐厚的資本。多數情況下,這個發現會使她不學無術,“自己無比漂亮”會越來越牢固地成為她頭腦中惟一積澱的知識。這時,她甚至有了一種奴役他人的想法。
在她們成年以後並且走上社會,由於她們提前結識了許許多多小有成就的男人,並從他們那裡得到一般女孩子不可能得到的東西,她們會變得漸漸看不起艱苦勞作的世間男女。毫無疑問,這是一種渴望做高妓的情緒。這個時候,她們已從一隻嫻靜的花朵完全蛻變成一隻不斷索取的手,擁有一顆傲慢和冷酷的心。這樣的美女是會敗壞人生的。
實際上,美女是用來觀賞的。當你遠遠地欣賞她,她是動人的。當你結交她,她便是猛獸。所以古時候打仗,聰明的將軍總是要送給敵人一個美女,去敗壞他,拖累他,自己卻避而遠之,因此孔明只娶了黃承彥的女兒。
有才貌雙全的女人,古今稀少,難以遇求。這是因為,才女總是醜的。王昭君、楊玉環、宋氏三姐妹、林徽因都是舊時代的美女,也惟有舊時代的美女,才有一點點可能在健康心態下修煉成安詳的才女。遺憾的是,她們分別被忽韓邪、唐明皇、孫大總統、梁大教授娶走了。
我最喜歡的女人 = (美女+才女)÷2,美女加才女之後,再除以2,美女的色彩會被削弱,降低為“不醜”,才華的展現也受到限制,變為“不蠢”。而一個不醜不蠢的女人,對於男人來講,簡直是一種享受!她一定是那種既喜歡化妝品又喜歡數學的女人。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崔健:中國美是靜態的
音樂人。當之無愧的中國搖滾之父,《一無所有》、《新長征路上的搖滾》、《花房姑娘》、《不是我不明白》等名曲既有反映時代大背景的HARD ROCK風格,也不乏溫婉流暢的民謠情歌,包含了當時鮮為人知的RAP元素。
超級女聲李宇春的受歡迎,我覺得這反映了現在大眾對“男性女性化”的一種厭煩,開始喜歡“女性男性化”的形象。我覺得這不是年輕人審美標準的變化,有些審美標準一直存在於民間。但我們的主流文化有選擇的遮蔽了一些東西,使得我們看不到這些,以至於以為這些東西不存在,其實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超級女聲這個節目本身沒有任何創造性,但它的積極的意義在於,它把觀眾的意見前所未有的放大,讓處在民間的意見真實的表達出來。所以有些東西不是變化了,而是我們終於有機會真正的看到真實的它們。
說傳統審美,那麼我問你,你的傳統的概念是從哪裡來的?在我們這樣的文化環境中,很多我們眼中的所謂的傳統審美都是假象,或者至少是片面的。說含蓄是中國審美的傳統之一,其實這只是在老百姓這個層面。歷史上統治階級的審美一向是非常張揚、囂張或者說殘暴的。所以我們的審美傳統我覺得是多元的,至少不是單一的。還是剛才的那句話,我覺得不是審美標準在改變,而是我們的主流文化或者說媒介渠道選擇了讓什麼樣的審美標準出現在媒體面前。
我覺得中國的美學的一個基本態度是靜態的,西方則是動態的。因此它會有一個衝突。比如,搖滾樂帶來的“動”的力量就會讓習慣於“靜”的中國人覺得不安。但我覺得這種動態的美學態度是必不可少的,它對中國文化有非常大的積極作用。之前我們兩千年沒什麼變化,直到近一百年西方文化進來了,我們才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否則我們可能到現在仍然留著辮子。
所有新的審美標準不是一天突然就改變的。它肯定是存在在大眾之中很長時間了,直到一個契機有機會讓大家發現,所以,任何變化都不會導致審美危機。我堅持的一個基本原則是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