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1 / 4)

煞風景,豈非違背初衷?點頭同意。

蘇軾喜道:“多時未聞凌小友新作,心癢難耐,如若靜小友吟來,倒也別緻。”

靜素心見凌雲點頭同意,於是吟道:“‘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眾人皆是一代俊傑,不由細細品味詞中三昧,各有所得,蘇軾讚賞道:“精秀特絕,真不食人間煙火者也,真摯感人的離別情緒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婉轉悠揚,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不愧是賢弟所作。”

蘇小妹亦道:“凌小友此《一剪梅》與李煜《烏夜啼》的“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意境相似,有異曲同工之妙。語胎出‘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誠然,比之範作已勝一籌。縱觀小友所作,皆非凡品,淺白易懂,讀之琅琅上口,聲韻和諧。若非鑄詞高手,難能做到,小友堪稱詞中一聖。”語下一頓,望著素心,續道:“此詞纏綿多情,莫非是為靜小友而作?”

素心搖頭道:“非也,此乃凌郎為素心閨中姐妹而作。”

蘇小妹興致盎然,道:“妹子且將你的判詞道來。”

素心深情望著凌雲一眼,言道:“倒讓前輩失望,凌郎為晚輩所作判詞為‘詠梅’,且聽道來‘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梅俗了人。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香。’”

眾人連聲稱讚,蘇小妹拍掌道:“詩妙,人更妙,若非妹子清麗淡雅、蘭心蕙質,淡然若梅;凌小友也許作不同如此神采之傑作。”

素心聽此戲語,俏臉緋紅,忸怩不安,小兒女之態盡顯無餘,見蘇小妹意尤未盡,不擅辯解的她只有求助的望著凌雲。

玉人求助,凌雲如何拒絕,道:“蘇秦二前輩,文心相映,天作之合,據晚輩所知,蘇前輩於新婚之夜三題難倒秦前輩,若非舅兄相助,恐怕秦前輩此刻正在苦苦相思呢。不過洞房夜三試郎才,真可謂前無古人,堪稱經典。”

蘇小妹聽凌雲道出閨中密事,臉現飛霞,真所謂徐娘半老、風韻猶存,而秦觀尷尬不止,著實想不到凌雲居然知道幾十年前之事,心想:肯定是蘇大鬍子告之,不然凌小友如何得知。

秦觀苦笑道:“凌兄弟怎麼扯到我上來了?當年之事不提也罷。”

凌雲微笑打趣道:“秦前輩只一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定名傳千秋,此一句是何等痴情?莫非前輩有嫌蘇前輩之念?如此韻事,可謂別緻,白髮蒼蒼之際,回首往事,難道不會有剎那失神,曾經的玩話之舉亦將成|人生財富。”

李恪非道:“賢婿言之有理,秦兄說不定心下正得意著呢!若非蘇兄相助,恐怕正如賢婿所言,秦兄正在蘇門外苦誦詩詞呢!”眾人大笑,均覺凌雲言之有理。

笑罷,再讓靜素心將姐妹判詞一一道來,饒是眾人才驚天下,然而此時已是無話可說,均呆望凌雲出神,真呼奇才。也是此天過後,凌雲“詩•詞•劍三聖”之稱旋風般傳遍中原,名聲直追蘇黃等前輩,一時無兩。

如此盛宴,歡笑焉焉,均覺時光易逝,不知覺間天色已暗,凌雲起身告辭。

臨行之際,蘇氏一門依依不捨,蘇軾道:“今日一別,不知今生是否有相聚之期,若小友有暇可來眉山蘇宅一敘。”

凌雲亦是萬般不捨,離別之際,讓靜素心為蘇軾留下一瓶“天機谷”靈藥,蘇軾稱謝不已,當日服下靈藥,精神倍佳,直若壯年,深知靈藥之妙處,而他亦知凌雲為人,也不推辭。來到府前,凌雲道:“今朝離別只為他日重逢,若無離別之傷感,何來相逢之喜?蘇前輩,如今奸臣當道忠良含冤,歸隱田園遊山玩水,別是一番風味。‘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凡事皆有定數。晚輩早聞蜀中奇、險、幽、秀之名,待江湖事了,一旦有暇,定當拜訪。”

蘇軾笑道:“言之有理,各位,後會有期,唉!天下事就留給你們年輕一輩吧!於官場沉浮半生早已看開。好,小友說得妙,‘今朝離別只為他日重逢’哲意非凡,老夫眉山之宅永開大門,掃榻以待。”

凌雲與眾人一一告別,和靜素心並肩而歸,李恪非也隨凌雲一路而去。

至此,黃庭堅、秦觀等人也一一告辭。

回到客廳,蘇軾見廳中空落落的,想起剛才躬籌交錯,盛宴不再,不知相逢在何時,嘆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