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3 / 4)

盜、換防之名,據老夫所知,水寇歷來出沒無常,耳目眾多,而陛下如此大張旗鼓,豈非打草驚蛇?這是其一,其二,高俅、童貫身為寵臣,若是隻為水寇,一定不會派此二人同時離京,其中定有原因,只是老夫想破頭也想不出到底為何?而且匆匆調兵,說走就走,真是出乎眾臣之意料,群臣紛紛猜測不得而知,大家幫老夫想想。”

眾人直覺皇帝行事過於鹵莽,深深思索,不得其解。

半晌,凌雲道:“岳丈,精兵將往何地?是否有水師相隨?”

李恪非道:“據說是去江浙一帶。至於水師有無老夫可就不知,南船北馬,自古皆然,京城附近並無水師。”

凌雲道:“這就奇了,剿滅水寇海盜,若無水師,純粹白費勁,江南湖泊眾多,水網遍佈,這兩萬精兵若是陸地上的軍隊,我且稱之為陸軍,陸軍居然去水戰,無疑是自尋死路。”

()好看的txt電子書

虛若無誇張的道:“不會吧!兩萬精兵難道還打不過烏合之眾?老四莫要危言聳聽。”

李恪非亦道:“虛賢侄言之有理,這兩萬精兵是禁軍,是太祖親自成立的衛隊,戰力極高。老夫亦不贊成賢婿之說。”陳劍鋒不擅思考,而段凌風也覺得是大宋之事,自己不便評價,不過要說兩萬精兵打不過千並且沒有利器的水寇,怎麼都說不過去,而且禁軍當年隨宋太祖南征北戰,立下赫戰功,一時名震天下,讓北人不敢小視。

龍雨汐見四個男人對凌雲之語不以為然,欲言又止,深覺自己一介女流,不該參與談論國家大事之中。

凌雲卻徹底否定“無才是德”之說,見雨汐似乎有話要說,於是鼓勵道:“雨汐,大家都不是外人,有何看法但說無妨。”

龍雨汐說道:“李伯伯,請恕雨汐直言,禁軍若真威震天下,為何長期受遼人欺辱並且年年送上‘歲幣’,依雨汐之見,此禁軍非早非彼禁軍,戰力遠遜當年。況且當年戰將無數,楊門虎將、呼延家將、高家將、石家將……多不勝數,目下眾世家不是遠離朝堂就是在邊關充當小吏。自狄青王爺後再無一將威懾邊關矣!高俅蹴鞠還行,若說上陣殺敵,他還不行。雨汐認為雲郎言之有理。”

李恪非慚愧道:“聽罷侄女一語,豁然開朗,是啊,‘此禁軍非彼禁軍’,而高俅、童貫更非狄王爺。不過此次隨行的將領有呼延灼,呼延世家,師出名門,聽說校尉秦明也堪大用。”

凌雲心下一驚,真的假的,水泊梁山五虎將之二都上陣了?如得重用,戰勝倒也不是沒有可能,不過他們軍事天賦雖強,但是高俅會重用他們嗎?答案是否定的。

“岳丈,此二人雖厲害,然而為帥者是高俅,他會重用有才能之人嗎?”凌雲將自己的想法說出。

李恪非拍桌道:“對啊!若無兵權,孫武重生也無奈也。勝負且不去說他,我們舊話重提,此次重兵南下到底為何?”

凌雲暗想:江南自古漁米之鄉,雖然百姓生活困難,然而也沒有到落草為寇的地步,在太湖生活多年,從未聽過什麼水寇,真是莫明其妙,離家時日並不遠,近期不可能形成威脅京城的的勢力啊!腦中靈光一閃,眼神一亮,莫非……

素心見狀,道:“凌郎,是否已然想到?”

凌雲自信的道:“雖不敢肯定,但想來亦不遠矣!你們可聽過諸葛武侯當年‘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舉。”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語出《三國志》,民間亦傳唱,早已耳熟能詳,眾人點頭,表示自己知道。

龍雨汐明眸一閃,心有明悟,望著凌雲會心一笑,說道:“莫非徽宗滅水寇之舉動只為掩人耳目?”

凌雲道:“雨汐真聰明,不錯,徽宗正是掩人耳目,只可惜大家忘記了我來自江南,太湖一碧萬頃,百姓和諧相處,雖然生活艱難,然而還沒有到為寇之境,所以精兵南下只不過是藉口,徽宗不簡單啊!不但麻痺了天下人,更麻痺了所要攻擊的目標,大家被矇在鼓裡,怎麼死都不明白。不過他的目標為誰倒難猜出,據我所知,江南還沒有哪個勢力強大到需要用兩萬精兵去剿滅。”

沉默的千尋突然道:“夫君,童貫不是讓人送信給你了嗎?一看不就知道了?”

凌雲用力的拍了一下頭,後悔的大叫道:“我真笨,捨近求遠,天下最蠢之人莫過於此了。不過我忘記放在何處,千尋你最細心了,幫我想想。”

眾人聽到凌雲深悔之舉,不由笑出聲來,千尋等人更是高興,自己的夫君快回來了,快從陰影裡走出來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