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說受閒氣!
館陶長公主攥著衣袖恨的牙齒快咬碎了。她真想撕爛曹時那張臉皮,看看這混賬小子到底是不是兩層臉皮,換做其他人被說到臉上早就沒臉坐在這兒不動了。曹時可以厚顏無恥到這樣的地步,一動不動的說完一堆話再說句受閒氣,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太皇太后皺眉說道:“少府,請記住你作出的辭官承諾。”
“太皇太后請稍安勿躁。”
曹時回過頭說道:“製衣坊是臣的產業不假,造紡織機織布機提高效率也不假,布帛價格走低並非有意控制,只是貨物供大於求的正常變化。我今天不賣布帛,明天布帛價格就會一路走高甚至超過原價,我繼續大量出布帛明天的布帛價格還會走低。因為我家的布帛出貨量大,雖然生絲較粗工藝值得改進,但是效率和成本已經遠遠好過織戶的效率,當市場中出現物美價廉的產品。百姓自然而然的會作出選擇。”
“你還敢狡辯!”
“是非曲直自有公斷。臣的製衣坊出產量高讓布帛更便宜,對長安百姓和天下黎民都是件好事,試問今日買2匹布的價格等同於過去買1匹布,百姓省下的錢是否更多了,買布做衣更加從容,天下黎民都能穿的起花衣裳,臣錯了嗎?傳統織戶手段單一效率低下,臣府中工匠改造的紡織機織布機效率高產量大。勞動分工明確紡織的成本更低廉,無形中促進漢家的織布技術發展。臣錯了嗎?
織戶賣不動布帛,逐漸放棄獨門獨戶單幹策略,可以加入侯府的紡織作坊安心做工,既不用為苦口婆心賣布帛擔憂,也不用為行情漲跌而耗神,安心的做織布工,管吃管住發糧給工錢,全部算算絕對比一個月從頭忙到尾還賺不到幾個錢更划算,不但解放了織戶的勞動力,還給天下七百多萬戶家庭的婦人指條明路,進作坊做活比在家忙裡忙外種田帶娃更划算,解放那麼多勞動力,臣錯了嗎?
紡織業離開是無序競爭,一門紡織技術很容易被其他人學走,不但壓制了百姓們對紡織技術研發改進的積極性,並直接導致布帛沒有特點缺乏競爭力,千篇一律的布帛買哪家都差不多,唯獨是價格和客戶關係來決定購買意向,帶來一大堆不屬於買賣之外的麻煩,地痞無賴常常以買布為由騷擾紡線的年輕織娘,因此發生好多人神共憤的惡事,廷尉府每年秋決斬首的死刑犯裡都少不了這種惡賊的身影,平陽製衣坊推出新技術,收攏各地的織娘保護安全,統合紡織業雜亂無章的秩序減少惡性競爭,臣錯了嗎?
關中之外的鄉村農民不用為養蠶得繭,還要笨手笨腳的繅絲紡線,還要跑到縣城裡四處兜售生絲而苦惱,天下各地的蠶繭依照品相質量分三六九等公開收購,價格公道童叟無欺,且牌價每一個月變動一次絕不釘死價格坑害種桑養蠶的農戶,人人都有過上好日子的**和衝動,只要此路一開會刺激天下黎民百姓種桑養蠶的積極性,必然會帶來巨大的反響,比起郡太守和縣令勸說農桑的效果更好十倍,勸農桑利百姓,臣錯了嗎?
臣原本打算長安的製衣坊運作成熟,就把紡織機技術和管理方法全部交給少府,既可以減少一家獨大搞壟斷一言堂的危險,又可以讓公私制衡互相保持對市場的競爭壓力,臣是打算把少府的製衣坊安排在四通八達的雒陽,關東廣袤的土地幾千萬黎民百姓對便宜布帛的旺盛需求,幾萬以織布為生的織娘們的就業需求,幾百萬種桑養蠶的農民對賣蠶繭的需求都可以一一解決,此舉是損臣一人之小利,對上充實皇家內庫有利於江山社稷,下利於黎民百姓、蠶農織娘,除了投資紡織的官宦顯貴要損失一筆,可謂是百利而無一害,臣一介凡夫俗子不敢誇功自傲,但臣相信公道自在人心,臣錯了嗎?”(未完待續……)
第190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三更4000大章)
PS:轉折出來了,下面是下一卷的故事了,求訂閱,求月票!
錯了嗎?
除了曹時,在場的四位天下頂尖的貴人,呈現出四種別樣表情。
天子擊節讚歎放聲大笑,王太后吃了一驚捂住嘴巴,館陶長公主面色青白枯坐不動,太皇太后雙目緊閉不知想法。
太震撼人心了。
劉徹心裡真是快活的不行,再也壓抑不住哈哈大笑起來,笑過才發覺宮女內侍齊刷刷的看著他,方才不急不躁的坐下來低頭凝思,一雙眼睛左右掃視心裡得意極了。
你不是說曹時這樣那樣各種不好嗎?有本事你把這一條一款的做出來,或者找出個可以與之媲美的,可以利朝廷、利百姓、利天下的兩全之策,找不出來他絕不會善罷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