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制約平衡的法子,便是設立司禮監,由身邊信任的太監代皇帝掌批紅權,遏制漸漸凌駕於君權之上的臣權。
這也是無奈之中的辦法,洪武永樂兩朝後,老朱家的後人脾氣漸漸變得斯文起來,此消彼長之下,大臣們的脾氣漸漸變得暴烈,如果這些暴脾氣的大臣有篡位謀逆之心倒還好說,拖出去殺掉殺掉便是,令大明皇帝們憋屈的是。這些暴脾氣們該死的竟一個個都是忠臣,一心為了江山社稷,而且口才一個比一個好,一張嘴便佔住了道德制高點,常把皇帝罵個狗血淋頭。
皇帝們打也打不過,罵也罵不過,更不敢隨意斬殺大臣。否則會被正義的史官們寫進史書,從此遺臭萬年,永不翻身。於是只能眼睜睜看著朝堂內閣制度日漸成熟,眼睜睜讓大臣們把皇帝的權力分得七零八落,皇帝似乎變成了一尊擺設。永遠也不可能在金殿上酣暢淋漓地大散王霸之氣,那一句令人身心愉悅的“拖出去殺掉殺掉”的話也不能再隨便亂說了。
無奈之下,宣宗皇帝朱瞻基想了個辦法,那便是設立太監學堂,鼓勵太監識字,司禮監於是漸漸隨著內閣制度的成熟而權勢大漲,用太監家奴來牽制臣權的無限滋長,這便是宣宗皇帝的主意。
其實內廷的出現,並沒有給君權帶來太多好處,司禮監頂多只起到了制衡外廷的作用。君權還是沒有收回來,不得不說,中國上下數千年的無數帝王中,唯獨明朝的皇帝活得最憋屈,最受氣。但偏偏就是這種內閣執政,內廷制約,都察院監督的三權制度,令明朝的國怍保持了近三百年。
成敗功過,誰人評說?
弘治一朝,內廷難得出了幾個不給天下添亂的好太監。比如蕭敬陳寬王嶽三人,所以三人與內閣的關係也一直比較融洽,偶有為自己所屬一系爭利奪權,耍耍心眼之事,也無傷大雅,總的來說,弘治朝的內外廷一團和氣。
今日文華殿暖閣的氣氛有些凝重。
弘治帝病重的訊息終究還是被少數幾個人知道了,今日暖閣內的六人便在此列。
皇帝病重,大行不遠,無異給內閣三位大學士和三位大太監一個沉重的打擊,大明在弘治帝和他們一干重臣的努力下,終於有了中興之象,大學士和太監們都得了好名聲,當然,也沒耽誤幾位太監發橫財。然而若弘治帝駕崩,這正在中興的大明還能繼續中興下去麼?…;
一想到太子朱厚照的德行,暖閣內六人便搖頭嘆息不已。
蕭敬咳了幾聲,端起茶盞兒喝了口茶潤潤嗓子,緩緩道:“陛下病重,這個訊息必須封鎖,否則朝堂恐生大亂,有心人煽風點火幾句,咱們這日子還過不過啦?”
謝遷嘆道:“昨日我等請見陛下,被內宮宦官擋了好幾次,看來陛下委實病得不輕,蕭公公是內臣,可知陛下的病究竟如何?”
蕭敬搖頭道:“陛下嚴令不準外洩,雜家也不知究竟,派人問了幾位太醫,一個個只知惶恐搖頭,半句也不說,內宮近身服侍陛下的宦官昨夜給雜家悄悄遞了一塊沾了血的絲帕,血已凝聚成黑塊,雜家派人拿著帕子問了京師名醫龍二指,龍二指只瞧了一眼便搖頭,說咳血之人活不過兩個月了……”
三位大學士渾身一顫,接著老眼流出渾濁的老淚,神情哀痛萬分。
君臣相處多年,弘治帝在大學士們眼中已不僅僅是帝王,而且還是朋友,甚至如同兄弟手足一般,無可否認,他是個好皇帝,千年難得一見的好皇帝,不僅如此,他也是個好朋友,如今這位朋友天不假年,訣別在即,不由令三位大學士倍感哀傷。
李東陽流淚泣道:“陛下今年才三十五歲啊!老天何以如此不公,奪我大明英主,殘忍何至如斯!”
閣內六人盡皆黯然落淚不語。
劉健是首輔,眾人傷懷許久之後,劉健擦了把老淚,強抑悲痛道:“老夫今日請三位公公來,有國事相商,今陛下病危,政事卻不能荒廢,大明萬里江山還得靠咱們一起幫陛下以及太子殿下撐住才是。”
其餘五人皆是國之柱石,聞言神情一肅,皆稱是。
劉健緩緩道:“老夫有幾個提議,諸位不妨斟酌,首先陛下的病情必須嚴密封鎖,不得外洩一字,其次東宮春坊那裡,我等大學士當愈加嚴格督促太子學業,其三,內閣和司禮監向太后和皇后娘娘請旨,兩月之內,逐漸調換宮防,禁宮原駐軍調往京營,換騰驤四衛入宮值衛,同時錦衣衛和東廠派員入宮嚴密監視,以防……”
頓了頓,劉健神情晦澀地嘆了口氣,道:“以防陛下真有……不可言之事,而令宮中大亂,禍殃天下,其四,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