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初春的京師萬物復甦,城內城外綠意盎然。
春日的暖陽裡,百姓們攜家帶口出門遊玩,國子監計程車子們也三五同窗好友成群,相邀出城踏春尋覓佳詩良句,城外高高的山坡上,無數只紙鳶在天上飛舞,孩子們牽著長長的線,歡快地奔跑在翠綠蔥蔥的草地上。
暖陽普照的季節裡,城外一輛馬車徐徐駛向京師朝陽門。
馬車簡樸無華,車外只有兩名老僕相隨。
車內坐著的,卻是大明邊鎮赫赫有名的人物,——三邊總制楊一清。
*****************************************************************
ps:還有一更。。。
求月票!!(未完待續。。)
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邊總制
說起楊一清這個人,就不得不說說“三邊總制”這個職位。
這個職位是弘治十年初設的,時年火篩入寇,弘治帝與朝臣廷議後,決定遣重臣總督陝西,甘肅,延綏,寧夏等地軍務,三邊總制的職位由此確定,後為朝廷常設,其地位差不多算是三地督撫,“督撫”這兩個字顧名思義,一則總督軍務,二則巡撫百姓,可謂軍政大權盡握一手。
大明歷史上的名臣,如秦紘,王瓊等,皆擔任過三邊總制。
如今的三邊總制是楊一清。
楊一清是個很有名的人,兒時起便很有名。
大約是他的父母在製造他的過程中太過愉悅,於是老楊家出了一位天才,楊一清七歲便能作得一手錦繡文章,吟得一手好詩,十四歲時便高中鄉試解元,十八歲考中進士,中進士後原本要入翰林院當編修苦熬資歷,可不巧的是,正好那時他的父親病故,於是楊一清回鄉丁憂,三年後,二十一歲的楊一清直接被任命為中書舍人,相當於國務院秘書,隨後官路暢通無阻,一路升到三邊總制。
如此逆天的天才,大明時下不止楊一清一人,還有一位天才兒童,名叫楊慎,如今內閣大學士楊廷和的兒子,也是一位天才。
可以肯定的是,楊廷和製造楊慎的過程中同樣很愉悅,當然,楊廷和本身也是位天才,八歲便通讀四書五經,十二歲便中舉。這就要上溯到楊廷和被製造的愉悅過程了……
楊一清和楊廷和楊慎沒有血緣關係,但老楊家的遺傳基因都非常不錯。
這次三邊總制楊一清回京是為了述職。
馬車駛到京師城門外,楊一清掀開車簾,看著巍峨高聳的城樓和來往絡繹不絕的行人客商,楊一清臉色卻看不到絲毫欣喜,反而沉重地嘆了口氣。
只因這次召他回京述職的不是別人,正是司禮監掌印劉瑾。
劉瑾召楊一清回京自然不是為了請他吃飯,劉公公不會這麼客氣,至少不會對楊一清這麼客氣。
當初劉瑾剛坐上司禮監掌印的位置,甫登高位。自然需要人才豐其羽翼。劉瑾自己不算人才,但不得不承認他的眼光很獨到,罪惡的雙眼一下就盯住了楊一清,於是果斷向楊一清遞出了橄欖枝。意圖招攬。
楊一清是什麼人?正兒八經的進士出身。從中書舍人一直做到三邊總制。祖上三代皆為朝臣,實可謂血統比藏獒還純正的文官,怎麼可能與權閹沆瀣一氣狼狽為奸?於是楊一清毫不留情地將劉公公遞來的橄欖枝摔在地上。而且狠狠踩了兩腳,甚至還嘲諷了幾句很傷人的話,其大意大概跟太監的生理缺陷有關。
總之,楊一清徹底得罪了劉瑾。
這次劉瑾召楊一清入京說是述職,實則要命,楊一清從陝西出發回京時,三邊的官員武將皆來相送,從他們如同送他出殯的表情上可以看得出,這次楊一清有去無回。
楊一清自己也是這麼認為的,所以他一路上心情很沉重,甚至連家裡的後事都安排好了。
雖沉重,但不悔。
上天若再給他一次選擇的機會,楊一清仍會毫不猶豫地拒絕劉瑾。
文人的風骨有時候看起來荒謬可笑,然而有時候卻可敬可嘆,國朝百餘年,從來不缺文人士子壯烈徇公義,慷慨赴悲歌。
馬車行到朝陽門前,楊一清下了馬車,掏出了官印腰牌以及吏部調令公文,這些都是入城的必要程式,百姓要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