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碼頭海船每月從南方運來多少糧米?”
“十萬石計,海船靠岸後糧食卸下便走,發往北方各地官府糧倉。”
“天津本城的存糧呢?”
“三衛本有軍屯,所耗甚少,城內只有兩千戶百姓,耗糧也不多,天津官倉裡通常只存糧千石。”
秦堪搖搖頭:“少了,平江伯,本侯需要你做一件事情……”
“侯爺儘管吩咐。”
“三日之內,從漕糧中扣下兩千石糧米,找個隱秘的地方,不必用民夫,本侯會派麾下官兵親自押送封存,同時本侯還會以欽差名義向北方各地官府去信解釋,暫時呼叫這兩千石糧米,不讓平江伯為難。”
陳熊愕然道:“侯爺,此舉卻是為何?”
秦堪笑道:“不必多問,辦好這件事,本侯保你有功無過。”
*****************************************************************
陳熊滿懷疑問和忐忑離開,秦堪在漆黑的夜色中微笑著看他走遠。
李二湊上前,不解地問道:“侯爺存糧兩千石到底為了什麼?”
秦堪淡淡道:“未雨綢繆罷了,我對白蓮教不瞭解,但我瞭解民心。若欲民心安定,糧食是絕不能少的,民心安定下來,白蓮教如何能煽動?治國如烹小鮮,查反賊亦如烹小鮮,總要一步一步慢慢的佈置,能想得到的每一顆棋子,不論有用沒用,先將它佈置下來再說,只等將來火候一到,這顆看似無用的棋子興許卻發揮了大作用呢。”
李二笑著恭維道:“侯爺明見萬里。”
秦堪搖頭道:“無所謂明見,與白蓮教無論鬥勇還是鬥智,說來都是我佔了大便宜,因為我背後站著朝廷,站著皇帝,我可興舉國之物力人力獨戰於一隅,在這方面,白蓮教便吃虧多了,勝之不武,不勝才叫恥辱。”
李二笑道:“若丁順聽了侯爺您這句話,怕是羞憤得要撞牆才好。”
“丁順也是盡力了,他和我不一樣,我是朝廷欽差,而他只是錦衣衛鎮撫,我可以呼叫的人或物,丁順不一定呼叫得動,比如說我剛才要陳熊準備兩千石糧米,換了丁順跟陳熊提同樣的要求,你看陳熊會不會理會他?再說,丁順的查案思路也有問題,他一來天津便大明大亮地查白蓮教,鬧得滿城人心惶惶,也激起了白蓮教對他的殺機,他的眼睛只盯著白蓮教,也只侷限於白蓮教,如此做法,焉能不敗?”
“侯爺,您剛才說丁順只侷限於白蓮教,難道侯爺另有高招?”
秦堪點點頭,道:“我從進天津城到現在,一直沒有刻意宣揚,沒有驚動百姓,就是因為吸取了丁順的教訓,跟丁順不同的是,我在等,等白蓮教有所動作,靜則如山,無懈可擊,動則如風,處處破綻,只有等白蓮教動起來,我才能找到機會……”
“侯爺高明!”
“也不能完全被動地等下去,李二,你派人將天津城內城外所有的望族鄉紳全部請來,我有事相商。”
****************************************************************
ps:還有一更。。。可能晚點,今天有點私事。。。(未完待續。)
第四百零三章 白蓮紅陽
存糧是不夠的,太過被動,明刀明槍去查更不行,太過主動。
跟燉湯一樣,火大了不行,火小了也不行。欲將火候把握得恰到好處實在太難了。
請宗族鄉紳相商是早已在心中盤算好了的,若欲不動聲色將潛伏在天津的白蓮教頭目揪出來,而且不至於鬧出兵變,秦堪頗費了一番心思。
如今的大明已沒有世家門閥,取而代之的是士大夫文官階層的崛起,其中也包括越來越多的商人暗裡興風作浪,提供金錢作為政治獻金。
但不可否認的是,大明如今最重要最基礎的勢力,仍是各個地方的宗族鄉紳,他們在屬於自己的一片領地裡,行使著比縣太爺更大的權力,在鄉民們心目中擁有著連縣太爺都比不上的威望。比如秦堪出身的山陰縣秦莊,整個秦莊的行政事務便全是由秦家老族長一言而決。
歷朝歷代,宗族永遠是朝堂賴以繼續統治的堅實基礎。
秦堪今日要見的,就是天津城內城外的這批堅實基礎。
…………
…………
第二日午時,天津城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