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狠狠狂扇十八記耳光。
是的,閔廿四的決定跟《三國演義》裡面赤壁之戰時曹操的決定是一樣一樣的。
數百艘船艦在鄱陽湖上分成數排釘死,這樣一來船倒是在風浪中穩住了,只是想跑也跑不了了。
決戰的過程很簡單,秦堪一看閔廿四的佈置便喜上眉梢,樂得嘴都合不攏,然後扮了一回三國周郎,數十艘裝滿乾草硫石的小船乘著東風箭一般衝向敵軍船艦,然後王師以火箭引燃小船中的乾草,反軍大船被釘死一時無法分開,四萬水軍就這樣眼睜睜看著小船著火,火勢越燒越大,蔓延到反軍大船上,三國赤壁之戰幾乎完整地在大明朝重現。(未完待續。。)
第六百三十四章 啟程歸京
成功各不一樣,失敗卻是大抵相同的。
閔廿四敗了,敗得很慘,大火沖天而起,鄱陽湖上濃煙滾滾,無數生命在濃煙中永遠消逝,他們用生命的代價換來了史書上淡淡的一筆帶過,並且冠之以“賊”名。
由此可見讀書是多麼的重要,如果閔廿四在開戰前掏一二兩銀子買一本《三國演義》,或者讓軍中讀過書的人給他念一段千年前孫劉聯軍是怎樣打赤壁一戰的,相信結果一定不一樣,但凡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不會幹出這種自取滅亡的事。
人要作死攔都攔不住。
火光映亮了鄱陽湖的半邊天,通紅通紅的彷彿天空都被點燃,無數慘叫聲和哭嚎聲交織成一片,沖天火勢中,等待已久的朝廷水軍發動了攻勢,蝗蟲般的箭雨鋪天蓋地朝著火的敵艦傾洩而去,船艦上的火炮也適時地發出怒吼,給掙扎在火場中的敵軍來了一個雪上加霜。
無數滿身著火的反軍軍士被活活燒死,隨著船艦一同被燒為灰燼,有的則情急之下跳進湖水裡,還有的直接被漫天撲來的箭矢射中……
戰爭是慘烈的,一旦開始便停不下來,雙方將士殺紅了眼,無論自己或是敵人的生命皆被漠視。
火借風勢越燒越大,反賊水軍的船艦已被燒了十之五六,而反賊主將閔廿四在船艦之間倉惶奪路逃跑時,卻被一支斜刺裡射來的冷箭穿透了咽喉,魁梧的身軀倒在火海里。與船艦一同化為灰燼。
一百五十多年前,仍是在這鄱陽湖上,太祖朱元璋與生平最大的宿敵陳友諒決戰,以一戰之勝負定江山歸屬。
而今還是鄱陽湖上,正德皇帝麾下的精兵猛將以獅子搏兔之勢將朱宸濠的最後一股叛軍力量殲滅殆盡。
此戰反賊水軍燒死和溺亡者近萬人,餘者皆降,極少部分逃竄。
正德三年十月廿九,喧囂三個月的寧王之亂塵埃落定,朱宸濠慘敗。
勝是勝了,但善後的事情仍在繼續。
首先要打撈鄱陽湖上的船艦殘骸和屍首。接下來的事情該廠衛忙活了。秦堪和遠在京師的戴義,張永三人一紙令下,錦衣衛和東西二廠這座龐大的國家機器迅速運轉起來,那些逃掉的反賊以為扔掉兵器抱頭跑了朝廷就可以當作什麼都發生。簡直大錯特錯。敢拿起兵器造朝廷的反。就必須承擔後果付出代價,廠衛緹騎大索天下,上天入地也要把這些人揪出來砍了。
與此同時。南京都察院緊急派出十餘位巡按御史,分赴江西各地官府衙門考核各衙門官員,除了考核政績民聲之外,更重要的是核實江西各地官員在朱宸濠起兵叛亂之後有沒有投降反賊或扔下滿城百姓棄城逃跑的敗類,查緝出來便是一樁抄家滅族的大罪,即俗稱的“秋後算帳”。
借王師大勝之威,江西官場也面臨著一次徹底的清算洗牌。
考核算帳是御史和廠衛的事,這些瑣事已與朱厚照無關,鄱陽湖水戰大勝後的第五日,京師內閣三位大學士派快馬出京,代表滿朝文武恭請皇帝班師回京。
當然,朱厚照看到奏疏的第一反應便是揉成一團扔得遠遠的。
大家彷彿都清楚朱厚照是個什麼性子,內閣學士們的催促奏疏絕非隨隨便便發一道那麼簡單,而是一日一封,奏疏上的言辭語氣越來越急促,越來越冗長,比王婆婆的裹腳布還長,而且送奏疏的還偏偏是南京都察院的御史,御史這種類別的人是朝堂公認的棒老二,這種人不僅不怕得罪皇帝,而且還時常有意激怒皇帝,跟皇帝說一次話不混幾記廷杖簡直是瀆職,出門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御史們很有耐心,大老遠從南京跑來,不管朱厚照願不願意,當著他的面抑揚頓挫地念起了內閣學士們請求班師回京的奏疏,一天一次,比吃藥還準時。
朱厚照快瘋了,對這些梗著脖子生怕挨不到一頓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