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所採取的第一個措施就是加強課餘時間的職業教育,將職業教育寓於普通教育中。為此,他特於1917年12月2日訓令各道尹、省轄各學校,強調學校教育務注重實用。
甚至發函要求“所有中小男女各校,對於圖畫、手工、算術各課程,毋徒專求美觀,務當注重實用主義”,以使學生全面發展。
他還派人對全省的職業教育狀況進行調查摸底,以瞭解各地方究竟需要何種人才,何種職業最受歡迎等情況,以便制定實施職業教育之標準。張作霖還指定辦理職業學校專款抽收園圃捐,用作此項專款,使奉省教育的發展有了可靠的經濟保證。…;
在張作霖的一再催促下,各地方加緊進行職業學校籌建工作。到1929年,全省的職業學校總數達45所,省立6所,縣立39所,在校生4798人。
對於教育的資金投入他也沒有節省!1916年10月28日,他訓令各道尹重申省令,嚴責各縣知事增加教育經費,要求各縣每年的教育經費務佔全縣歲出總數的40%,並將此標準作為考成各縣知事政績的內容之一。
1918年12月,他再次重申學款應占歲出40%的標準,並嚴訂辦法,如“今後各縣知事仍不實行辦理,即以廢弛學務論,照地方興學考成條例予以相當之處罰”。
甚至,他還直接指定了各項法律來保證下轄的教育能夠完成。在1919年10月,奉天省教育廳成立之前,由張作霖親自過問而制訂出來的關於奉天教育的地方法規就有二十多項,涉及教育行政,教育視導,教育經費,初、中、高等教育,師範、職業,社會教育等各個方面。
東大初建,在聘請師資上存在一些問題,有些外省學者不瞭解奉省財政狀況,唯恐來東北大學教書,月薪用奉票發給,一旦奉票貶值,必至影響收入,因此不願應聘來東大。
瞭解此情況,張作霖當即作出決定:“凡大學教授等薪金,一律用銀元發給,並不許拖欠。”
為吸引一流學者來此任教,張作霖東北大學所設定的薪金和待遇相當優厚,甚至高於國內的幾所知名大學!
以教授為例,北大、清華教授月薪300元,南開240元,東北大學則為360元。到了後期東北方面給予章士釗等人竟高達800元!東北大學還為教授們蓋新村,建別墅,安排寬敞舒適的住宅。教授們回北京探親,還予以報銷往返路費!這在當時絕對是絕無僅有的!
而張作霖的不惜血本,也迅速的壯大了東大的師資力量!
據東北大學1928年的統計,在其128名職教員中,留學歸來的有77人,其中11個博士、37個碩士、29個學士!
而且他們其中大部分留學美國,畢業於美國的一些著名的大學,如: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乃爾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
其餘40名即使沒出國“鍍過金”,也是畢業於國內一些知名的高等學府,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等。其教授陣容之盛,遠非其他大學可比!
至1920年代末,東北大學己是國內學生最多的大學,教授300人,學生3000人,而當時北大也不過有學生2000人而已!由此可見東大當年之盛況!
資助留學,也是張作霖盛舉之一!
1916年夏天,張作霖下令對奉省20個縣的留學生進行調查統計,看奉天省到底派出了多少留學生。
當他發現整個奉省在日本留學的僅有68人時,張作霖搖頭了,這也太少了,如何能支撐東北的發展?!不夠用啊!
於是,張作霖於1917年6月和12月,分別派出兩批公費留學生,入日本高等預備學校學習。這些留學生也真給張作霖爭氣!兩年後,就有26人以優異成績考入日本官立學校學習,這份成績在當時居全國第二!
到了1918年,僅僅兩年之後,奉省的留日學生即達150餘人,翻了一倍還多。等到1925年,奉天省已有232名留學生到外國學習。
為便於掌握留學生情況,張作霖還特派有經驗的經理員到日本,對留學生加以管理,制定《奉天省管理留日學生暫行規則16條》,要求必須遵守。…;
1919年日本物價飛漲,留日學生在生活上遇到了一些困難,為使學生安心向學,張作霖下令對公費學生增加學費額數,對自費生由教育廳制定了《獎勵自費留日學生辦法》、《獎勵留日專門大學自費規程》等條文規定。
在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