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辦公桌上擺著來自於韓復榘的電報——韓復榘的電報很簡單,自己五個師先已經損失了近三個師的兵力日軍已經打到了章丘。
現在韓復榘的來電就是詢問蔣中證自己應該怎麼辦,打下去沒有把握撤退又不敢。蔣中證也知道,自己要是不給回應這些人毫無疑問的會選擇自己撤走。
但蔣中證能給什麼回應?!江西熊式輝把南昌都要丟了,自己都從廬山跑回了武漢還能怎麼樣?!
廣東的餘漢謀也發來電報,粵府的日軍也加大了攻勢試圖要打通南粵到江西的道路。可以說,現在情勢極為危急。
若不是南京現在未曾失城,蔣中證或許就選擇撤到重慶去了。
“大家都看看,現在我們應該怎麼辦?!仗打成這樣,總該有個章程吧……”蔣中證揉了揉自己的眉心,對著眾人便道。
楊永泰、陳布雷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沒有吱聲。戰局分明是已經糜爛,武器裝備不如人、訓練不如人甚至士氣更是低落。
這種情況下,怎麼和人家去打?!打那就是找死,根本沒辦法抵禦住日軍的轟炸和重炮。至少現在沒有任何辦法是能夠抵禦住日軍的重炮和轟炸的。
打不過,但要說撤誰敢提這個話題?!南京的撤離導致的是一大堆的學生和技術人才紛紛放棄了武漢、重慶等國府控制區域,轉而向著東三省奔去。
原本淞滬累積的聲望,在南京一役全部損失殆盡。現在基本各界想要抗日的人都用著各種方式向著東三省奔去。沒辦法,誰叫人家真打的好呢?!
不要是旁人了,其實就連楊永泰自己心裡對於蔣中證也有些日薄西山之感。若說之前東三省和南京兩方相對而言南京佔據了正統,而且人才優勢極高的話。
那麼現在雙方之間已經完全不是一個等級了,東三省是數次和日軍激戰並取得最終勝利的地區。而相較起來,南京國府先是在上海想要出頭結果卻敗退。
其次首都丟失,廣東、江浙皆被日軍佔去大部。甚至現在南京的守城部隊雖然沒有明著打出國防軍的旗號,但明顯就是國防軍的力量。
天津方面空中優勢幾乎都是國防軍的戰機在維持。南京莫說鞭長莫及就是有戰鬥機能派過去也捨不得派啊!
上海的空戰,南京方面損失極大。而歷史上原本蘇聯給予的援助因為蘇聯本身的內戰也不可能到來,僅僅靠著南京那虛弱的空軍和日軍的精銳戰鬥機相鬥結果可想而知。
現在國府的主要防禦力量還是集中在武漢,為的是保住武漢不失重慶無虞。
“委員長,要不……我們讓宋哲元相機處理。若有不濟可撤至保定……”楊永泰沉默了良久對著蔣中證便道:“韓復榘也是如此,若是不濟可以撤至河北再行整頓。”
說著,楊永泰嘆氣道:“兩位再不濟,那也是黨國棟樑。若是如此戰損。恐人心生變哪……”
蔣中證沉默了,他知道楊永泰這是在告訴他:這宋哲元和韓復榘再不濟,那也是承認南京國府的人。若是讓他們去死,對於局勢無異還有可能逼得他們投向東三省。
國府的損失已經太大了,再也經不起這樣的損耗。如果繼續下去,最終導致的將是政權的偏移。最終,東三省會取代南京成為真正的中央權力機構。…;
事實上,東三省在某些方面已經取代的南京的職權。比如對日宣戰,比如各地的抗戰事宜等。好在是東三省至今為止沒有直接和南京撕破臉皮。終究是還在承認國府的賬。
若是他們強行要自作主張,未必就不能取代國府。這點其實也是蔣中證心中極為疑惑的,但既然對自己有好處他便不會多想。
這卻也正常。蔣中證所思所想不過是僅僅限於自己的權利。或許,再多一點兒便是自己的利益。
一個政客,你能如何指望?!若是將蔣中證放在後世,他將會是個不錯的政客。可惜的是生逢亂世,僅僅是一個不錯的政客是完全不夠的。
沒有政治家的思考和眼光,沒有納百川望世界的胸襟,你想要成大事不過是痴人說夢。
楊子任與他最大的不同便在此處,蔣中證的著眼多數時候僅僅是國內和自己的利益。但楊子任哪怕是居住在延安窯洞的時候思考的依然是環球之大勢。
如果有稍稍看楊子任的選集,特別是早期他的書信、電報及文章就會發現他的著眼點完完全全的高於蔣中證。
無論是在與南京戰爭的決策上。還是在抗美援朝的選擇上楊子任的思維和行事是蔣中證絕對不會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