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這個任務對你來說很艱難,不知道你敢不敢接。”
聞言,綿升喜道:“主公,您就吩咐吧。”
現在的西都一片昇平,錦衣衛無事可做,一聽到王旭有個重要任務,綿升哪裡能忍得住,他之前就讓葉雄說過,想當順天府尹,可是沒有成功。
王旭道:“我要你暗暗查訪戶部,將戶部每年的開支、收入查的一清二楚,看戶部的官員有沒有營私舞弊的現象,如果有,不要驚動他們,將他們的證據拿回來交給我就行。”
此事的確重大,綿升也知道嚴重性,他神色一正,抱拳道:“主公放心,卑職一定完成任務。”
王旭嗯了一聲,隨即說道:“此事一定要保密,不能讓第三人知道。”
“諾。”綿升應答。
。。。。。。。。。。。。。。。
錢錢錢!!!
再接下來的幾天,王旭都在考慮這個問題,真是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啊,現在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在段時間內賺取大量的錢。
其實王旭早就有了謀劃,要賺錢還不容易嗎,只是計劃還不成熟而已,還需完善。
賺錢的門路,都是現代理念,所以,只能王旭自己思考,文淵閣是幫不上忙的。
這天,王旭帶著文淵閣的十幾個人去了一趟兵器坊,實施賺錢的第一步,大鍊鋼!
鍊鋼這個計劃,其實王旭早就想實施了的,因為此計劃不但能賣錢,還能壯大自己的實力。
有句話不是說的好嘛,“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刻苦付出的王旭同學準備為手下的將領們個個都配上金剛鑽!
此時,王旭將文淵閣的諸人帶到了兵器坊,開了一個十分重要的現場會議。他們開的是什麼內容,便是如何改良小高爐鍊鋼技術!
寫到這裡,千夜要簡單給大家解釋一下鐵礦石到生鐵再到jing鐵(鋼的過程:鐵礦石經過燒結變成球狀的鐵礦粉,再經過高爐去掉大部分雜質如硫、磷、矽等雜誌和過多的碳,就成為鐵,鐵再經過進一步的淨化,把雜質的含量進一步降低,就成為鋼。(未完待續。)
第三百八十八章 造紙廠
再給大家簡單解釋一下小高爐鍊鋼的原理:老百姓用粘土和磚頭建造小高爐,用家裡的鐵製物品作原料,用木頭、木炭之內作燃料,降低鐵中的含碳量。
具體的過程涉及諸多的化學以及物理反應和變化,詳細寫出來千夜可以再開一本書了,所以這裡不再贅述。還是那句話,技術方面的細節,我寫的累,你看的更累。
據歷史考證,中國在公元前六世紀前後,就明瞭生鐵冶煉技術,到了秋時期,“塊鍊鐵”和生鐵冶煉兩種工藝幾乎同時生產。
西漢興起了“百鍊鋼”技術,即透過增加反覆加熱鍛打的次數,大大提高了鋼的質量。西漢中期出現炒鋼,即將生鐵炒到成為半液體固體狀態,並進行攪拌,利用鐵礦物與空氣中的氧氣進行化學反應脫碳,最終成為鋼製品。可以說,到了東漢時期,中國的鋼鐵冶煉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和完備。
上一世,王旭不止一次聽父輩們向自己唸叨“土法煉鋼,趕英美”的事情,高中的化學課上也學過原理,對於其中的一些關鍵之處還跟戰友們反覆討論過。
所謂的“土法煉鋼”,自然是沿用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方法了。那麼我們現在來討論一下趙興計劃在東漢末年的上黨推動鍊鐵和鍊鋼技術改革的可行。
王旭其實也沒有想一下子就把“土法煉鋼”技術改進到能跟現代鋼鐵冶煉技術相提並論的境界。沒有相關的配套裝置,沒有溫度控制,沒有電力,沒有機械自動化,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王旭打算對鍊鐵和鍊鋼的幾處關鍵環節進行改進。
第一,改變這個時代人們輕鍛重鑄的思想。什麼意思呢?就是引導大家要像某個島國善於製造鋒利的長刀一樣。反覆加熱鍛打含雜質較高的鋼,而不是沿用青銅鑄造技術的老思路,在鑄造上投入過多的精力。
第二,使用熱量更高,熱力持續穩定的煤炭做燃料!中國古代大量使用煤炭冶煉鋼鐵是自宋代開始的,王旭要把這個過程給借用一下。
第三。改良燃燒室,增加蓄熱室和大型鼓風機。改良燃燒室的目的是為了更加高效地利用燃料,增加蓄熱室的目的是先將空氣壓縮加熱,然後用鼓風機吹進爐中,進一步提高爐內溫度,促進雜質的燃燒和排出。
第四,改進炒鋼和百鍊鋼的技術手段,從高爐出來的鋼在趙興看來質量太差,必須先經過炒鋼。然後再反覆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