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1 / 4)

小說:金枝菜葉 作者:向前

清瑜搖頭微笑道:“九公子您先說。”

周景淵頓了頓,劈頭就問道:“這些年前後我送了不下百八十封信給你,你怎麼一個字也不回給我?”

清瑜一愣,忙問道:“我並沒有收到你隻言片語。九公子把信送到哪裡了?”

周景淵眉頭一皺,自言自語道:“難道是魏保安回襄陽後,他留下的人有問題?次次都說送到了嘉王府上。”

清瑜心頭一轉,便猜到幾分,忙道:“不是他們的錯。我這些年都幽居感應寺裡,我父王出鎮隴南,母妃又……病逝。嘉王府裡做主的是父王的側妃。這些年我收到的家書都藏頭露尾,不盡不實,何況你轉託的書信呢。”

周景淵也是王室中人,這深宅大院的家事清瑜只點了一點,他便明白。此事揭過之後,少年郎心頭一塊大石落地,神色也變得靈動了許多。看著清瑜雖然淡定卻有些憂慮的臉,周景淵不禁又想起當年在襄陽的那個堅強獨立的女孩來。他正準備關心清瑜為何逃難。清瑜便先開口問起周景淵此行的目的來。

周景淵知道清瑜不是一般女兒家,自然回答道:“如今你們陳國的形勢你也清楚。雖是主要因為甘王圖謀不軌自毀長城,說到底我們梁國也有些責任。若不是我們大軍調動空了西北邊界,蒙古人又怎麼敢冒這個險?不過父皇籌謀伐齊不是一天兩天,難得有這樣大好的機會自然不會放過。錯已鑄成,好在梁陳聯盟仍在,我們自然不能坐視陳國陷入國破家亡的地步,所以父皇命我調集一部分駐守邊軍前來支援。只是……邊軍兵力有限,又要防禦邊關,抽調的數目自然不夠。我帶領這三千餘精銳先行入境。餘下還有四五千人馬正在調集。”

清瑜沉聲問道:“依九公子看,這次贏面能有多大?”

周景淵眉頭一揚,充滿自信的道:“至少七成當日我聽說陳國皇帝死守成都,派出太子駐守巴州。便不禁拍手叫絕。想那蒙古人勞師襲遠,兵力又並非壓倒性優勢,若不能將陳國朝廷一舉覆滅,便只能陷入拉鋸戰。他們蒙古人即便是搶,也很難維持長時間在陳國境內打仗。加上陳民悍不畏死,我們梁國支援。我料不久之後,戰事便要轉折。”

清瑜聽了終於微微放下心來,雖然周景淵還年輕,也不是戰場宿將,清瑜卻不知怎麼的極其相信他的眼光。

周景淵有些意氣風發的道:“父皇也是看準了這個形勢,這才允了我所求,命我帶兵前來。”

清瑜心頭一震,低頭沉思了片刻,小心問道:“九公子的意思是,你們這次來是梁國陛下與你的意思,我們陳國這邊皇爺爺和太子叔叔事先並不知情?”

周景淵知道清瑜擔心什麼,他點頭道:“一開始自然是這樣,不過我入境前已經派了使者去過巴州,遞送了國書。如今貴國太子監國,他已經同意了向我們梁國借軍滅寇。”

清瑜只稍微揣摩一下,便曉得那個太子叔叔為何如此,一方面陳國面臨滅頂之災,梁國願意出兵相助正中下懷。另一方面,即使太子擔心梁隊有所圖謀,依陳國目前的形勢,也絕對不可能兩面樹敵,惹惱了梁國。所以只好順水推舟,先解了眼下的燃眉之急再說。

說到底,清瑜十分矛盾。於理,梁國這番興師動眾,絕非只是同盟之誼。敗了不必說,要是幫助陳國得勝,必定會有一番算計。於情,襄王周景淵是自己故交,他這般引師來援,多多少少冒著風險。不僅正面面對蒙古軍隊作戰有危險,還要防著日後太子那邊動什麼手腳。

兩方都有自己的立場,說不上誰對誰錯,但是清瑜只覺得夾在中間很是為難。她既想勸說周景淵放下樑國私利,與陳國一心共抗蒙古;又想提醒周景淵提防戰場外的陰謀詭計。實在是兩面難做人。

周景淵見清瑜低頭不說話,便問:“怎麼了?可是有什麼不妥?”

清瑜動搖了半天,還是決定點醒一下週景淵,低聲道:“梁國義氣相助,論理我不該說這些。只是如今梁國剛剛滅掉東齊,正是天下側目的當口,九公子此時領兵入陳,落在有些人眼裡,只怕就是狼子野心,居心叵測……”

周景淵聽了忍不住緊皺眉頭,他的幕僚不是沒有提過,要趁機與陳國好生商談商談,若是梁國助陳國得勝,應當效仿當年襄陽舊事,割讓國土以酬辛苦。只是周景淵覺得這樣實在有些趁火打劫,搖頭不許。但是周景淵也知道,滿梁國的人都像他的幕僚一樣,有這些算計,就是高高在上的父皇,嘴上沒說,心裡也有一把算盤在。

周景淵看著清瑜,鄭重道:“我不知道你還信不信我。記得當年你曾寄許過我,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