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三個遊擊營,但是由於身處敵後,物資和裝備卻只能暫緩,現在得靠楊凌自力更生。
楊凌也沒指望窮得叮噹響的蘇魯戰區司令部給予多大的支援力度,但是在電報裡他還是訴了一番苦,至於能不能要來物資裝備,那就看運氣了。
好在戰區司令部給了一個遊擊總隊的頭銜,也算是將旗子豎起來了,而楊凌的兵員都是現成的,甚至還有多餘。
楊凌也是一不做二不休,在宣佈蘇北抗日第一遊擊總隊成立的當天就將兵力和編制調整到位。
現在總隊麾下的作戰部隊調整為兩個加強的遊擊營和一個新兵補充營,每一個營的兵力也都擴充到了八百多人。
每一個加強營下屬四個一百六十六人的步兵連,配備輕機槍九挺,擲彈筒小組三個另外還有營直屬機炮連,配備重機槍,迫擊炮和九二式步兵炮一到兩門。
第一營的營長為鐵匠,二營長吳長慶,新兵補充營長鄭剛,除了鄭剛從副營長調整為營長外,另外兩個營長依然領著原部隊,只不過整補了一些新兵進去。
而楊凌的遊擊總隊直屬部隊除了醫務隊,軍宣隊,輜重隊,工兵連,警衛連外,還擁有一支營級部隊,那就是由全部被俘的偽軍所組成的“愛國”營。
這些被楊凌他們先後俘虜的偽軍人數多達七百多人,當然那些罪大惡極的以及秘密的處理了,留下的也都是沒怎麼犯過大錯的人。
但是每一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哪怕是被迫的,也需要付出代價,畢竟他們曾經穿了偽軍的軍服,短暫的時間背叛了他們的國家。
楊凌剛開始的時候是設立了勞改營的,希望透過勞改營的說教和體力勞動讓他們重新做人。
而現在楊凌則是將勞改營改名為“愛國”營,就是希望這些曾經犯過錯,但是能夠及時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