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3 / 4)

小說:大唐 明月 作者:京文

的靜好時光。

………………

曲水坊的南面,便是西州城的唯一的市坊,從南到北的一條主街不過一百多米長,若與西市相比自然是小的可憐。只是走在這條主街上,琉璃卻覺得眼睛耳朵都有些忙不過來:身邊人來人往,有胡商操著一口地道的河洛話招呼客人,也有漢人在用滿口流利的慄特語討價還價;店鋪密密麻麻,一色都是向著街道大開門窗的二層小樓,在捲起厚厚的氈簾下,各色香料綢緞珠寶應有盡有,看去比西市似乎還要花樣繁多一些。

琉璃一眼就看見了一個波斯的翼獅角杯,拿在手裡頓時再也放不下來,沒走幾步,卻又看見了一把羅馬風格的金箔紋像玻璃壺……待她反應過來該買的東西還一樣沒買時,這些沒用的東西早已裝了一照袋,甚至還買了一把埃及風的獸足高腳凳。阿成扛著一堆雜物愁眉苦臉的轉身走了回去。

琉璃心虛的看了跟在後面的裴行儉一樣,卻見他笑吟吟的向自己點了點頭,轉頭又與店裡的掌櫃攀談起來。

小檀輕輕的拉了拉琉璃,“娘子,咱們帶的銀錢已用了一半,要不要婢子回去再拿一些?”

琉璃忙斷然搖頭,她的那二百多金,買了院落下人,又進了兩車的貨物,如今剩的已不算太多——玩物喪志,她怎麼把來市坊最重要的事情給忘了?

從傢俱鋪出來,琉璃不敢再亂逛,一路從市坊的南門走到北門,日常衣食住行之物卻集中在這邊。她一樣樣問了過去,發現這裡的布帛價格大約是長安的兩倍,醬、醋價格相當,鹽卻比長安便宜了一半多,另外黍米麵粉等物各有高低差價,瓜果野味則是物美價廉……她自是看得眼花繚亂,裴行儉卻也頗有興致,親手挑了兩樣果酒,又買了一條鹿腿。

一行人正往前走,琉璃眼角一掃,突然看見一家店鋪門口的木筐中放著一堆白色的東西,頓時眼睛一亮,壓了壓心跳,才不急不緩的走了過去。

這家店鋪門面極小,店主是位手腳粗大的中年漢人女子,正百無聊賴的坐在門口出神,看見琉璃過來,目光又落在門口的木筐上,臉上才堆出一個笑容,站了起來,“這位娘子是要看白疊?裡面有紡好的。”

琉璃點點頭,伸手小心的抓起了一把鬆軟的白疊,不由自主的屏住了呼吸——這正是她要找的東西:棉花

很早以前她就知道,這個時代的西域應當是已經有了棉花,之後卻花了好幾百年才推廣到敦煌等地。至於被稱為白疊布的棉布,她在西市裡也曾留心過,卻發現幾乎只是一個傳說,至少她便從未見過實物。如今她終於看到這後世裡最普通不過的東西,也許是找到了一件值得一做的事情……琉璃只覺得手指上的分量沉甸甸的——不對,是的確有些太沉了

琉璃的眉頭不由皺了起來,手指略一撥,便發現棉花裡的棉籽數量比想像中的要多上許多,而棉花的棉朵則似乎太小,仔細觀察纖維質量似乎也很可疑,她忍不住抬頭看向店主,“還有沒有更好的白疊?”

店主忙道,“娘子這是哪裡話,這白疊便是最好的了,不信您去別處看看,哪裡還能有這麼鬆軟大朵的。”

琉璃心裡微微一沉,難道此時的棉花品種還未改良過?想了想又問,“您為何不把白疊裡的這些籽去掉?”

店主驚訝的看了她幾眼,笑了起來,“娘子不是西州人吧?這白疊去籽何等費力,若是有那把子氣力去了籽,自然是要拿來紡布的,怎會還拿出來賣?”

也就是說,此時還沒有棉花去籽的裝置?一些模糊的印象浮上心頭,琉璃怔了好一會兒才問,“這白疊如何賣?”

店主笑道,“便宜得緊,這是上等的白疊,八文一斤。拿來給下人做做冬衣冬被是最好不過的。”

裴行儉早已靜靜的看了半晌,聽到此處才開口問道,“這白疊平日裡都是用來做裡絮的?”

琉璃搖了搖頭,沒有去籽的棉花做衣服被子,那得多沉?“我在西市時,曾聽說過西州這邊有白疊布,想來是用來紡布的。”

店主滿臉是笑,“白疊布原是西州才有,比綢緞吸水透汗,又比火麻布柔軟舒適,娘子可要看看?”

從半圓形的門走進去,小小的店鋪裡只放著一張高足案几,上面整齊的疊放著若干匹白疊布,多數是本白色,只有兩匹染成了靛藍,琉璃拿起來看了兩眼,也不知是該歡喜還是該發愁——布料織得極為粗糙,手感只比普通的火麻布略好一點,更別說跟絲綢去比,這樣的東西哪裡能用來做衣服?做抹布倒是差不離。她不抱希望的問了一句,“這白疊布什麼價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