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和笑起來,道:“他與老夫同朝為官,相互扶持,送些藥算什麼,居然還要回禮,實在是折煞老夫了,你去告訴他,這個禮,老夫收下了,至於其他的話,明日當值的時候再說。”
吳先生點點頭,告辭而去。
吳先生一走,楊廷和吃了片刻的茶水,而後道:“來人,楊一清府上,沒有什麼動靜吧?”
有個主事進來,笑道:“老爺,那兒並沒有什麼動靜,什麼事都沒有發生。”
“是嗎?”楊廷和很是寬慰的笑起來,道:“老夫就知道,他是向著老夫的,畢竟,邃庵與老夫相交多年,這份交情,不輕啊!”說罷,他將茶盞放下,露出心滿意足的笑容,又補充一句,道:“可惜,他的兒子不爭氣!”
…………………………………………………………………………………………………………………………………………
第二章送到,坑爹,高燒反覆發作,抵抗力太差了,那啥,同學們,悲劇的老虎至今為止還沒有上分類月票榜,請大家給點月票,助老虎拼上去吧。(未完待續。。)
第六百四十七章:殺雞才能嚇猴
接到了聖旨之後,徐謙次日清早就已經成行,他所帶的人並不多,只不過數個護衛,輕車從簡,沿運河南下。
而此時,直浙這邊依舊如火如荼,這十幾日,從南京到泉州,每日都是狂歡,一開始,大家還帶著幾分畏懼,可是漸漸的,竟也熟稔起來,磨刀不誤砍柴工,反正這商稅一日不除,大家的買賣做不成,而工匠們也沒有活幹,那麼就索性,大家一起鬧騰。
而這一鬧,後果自然是越是嚴重,鬧事的人影響且不說,河道上的船隻停擺,運貨的馬車停擺,便是街道也無人清理,一時之間,直浙遍地都是汙濁不堪。
以至於連那些置身事外的人,漸漸也受不了了,不得不跳出來,希望官府立即處置此事。
此後,訊息傳來,徐謙擔任欽差,已經趕赴直浙,宛如黎明的黑暗中射入了一道曙光,直浙頓時歡聲雷動。
徐大人來了,接下來的事必定會迎刃而解,而大家的辛苦似乎也看到了回報,商賈們似乎也意識到,自己的買賣可以繼續維持,而新政的官員也意識到,自己的烏紗帽還能保住,至於其他人,至少工作有了著落,彷彿只要徐大人一到,一切都能回到從前,從前的生活未必美好,可是比起現在,卻足以讓人懷念。
總督衙門裡。
當徐謙抵達的訊息傳到之後,整個衙門的次序終於崩潰。
在此之前,王道中還是總督大人,有王道中整個總督坐鎮。他們固然明白現在處境困難,可是終究還是乖乖聽總督大人的命令列事。因為王道中是總督,這個理由就已經足夠了。總督代表了朝廷,只要事情過去,大家原本以為一切都能回到從前。
可是現在,當朝廷敕命徐謙為欽差,徐大人的立場已經不言自明,總督衙門裡的差役頓時明白,總督大人未必濟事了,也未必能夠代表朝廷,徐大人才是真正朝廷的代表。
況且以徐大人的手段。以他的行事作風,和他作對,這不是作死?既然如此,那麼為何要跟著總督大人和徐大人作對。
這個道理大家心知肚明,於是乎,差役們還是人浮於事起來,有的索性開溜,就算留下的也未必有什麼好態度,叫什麼什麼不應。一個個懶散無比。
此時的王道中,日子自然難過的很,一方面,鬧出這麼大的事。官軍彈壓不住,自己又無可奈何,訊息一個個傳來。事兒越來越大,起先以為是數千上萬人。後來才曉得是數十萬,再到後來。外地的訊息紛紛傳來,才曉得已經高達百萬之多。
王道中就是再蠢,也曉得若是數千上萬人,只要自己足夠強硬,還是能得到朝廷的支援,可要是數十萬,朝廷多半會猶豫不定幾下,畢竟民意不可違,朝廷也得掂量掂量一下後果,可要是超過了百萬,便是傻子都曉得,朝廷肯定是以安撫為主了,你要明白朝廷也是人組成的,人的本性就是欺軟怕硬,若是對方人少,當然要狠狠彈壓下去殺雞儆猴,讓大家曉得事兒不是你說想鬧就鬧的,可是一旦人太多,就算勉強能彈壓下來,人心一旦相背,後果只會更加嚴重時,朝廷唯一的選擇就是使用任何手段把憤怒的百姓安撫下來,至於秋後算賬的事暫且不提,至少現在,朝廷得息事寧人。
要息事寧人,就必須有所犧牲,得表明朝廷卻是做錯了,最好是證明,其實朝廷沒有錯,錯的是下頭的貪官汙吏,那麼,接下來就是找個人來背黑鍋,讓大家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