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影響到他們對遠東的既定政策,為此,他們選擇了接觸和洽商,希望能夠儘快解決這個問題。
徐謙滿不在乎的道:“不必理會他,再晾一晾吧,是了,周泰那邊,可派人盯梢嗎?”
王艮道:“周泰昨日回來衙門,就和老夫說過這個事,說這個特使很是不甘寂寞,四處都在浙江打探訊息,甚至還去過一趟新軍大營附近,似乎想要摸清我們的底細。”
徐謙莞爾一笑:“那就讓他摸,無妨,他摸得越清楚,對我們越是有利。海路安撫使司那邊說,西班牙佛朗機在呂宋、臺灣一帶的人馬,至多不過八千人,只有等到他們有了畏懼之心,才知道厲害。才會真心誠意,和我們談。”
王艮道:“不過是一群藩夷,大人何必如此?”
徐謙只是笑笑,沒有吱聲。
………………………………………………………………………………………………
第二章送到。(未完待續。。)
第六百二十八章:刮地皮也太狠了
徐謙的格言就是在其位謀其政,吃著鹹菜蘿蔔是沒有必要操廟堂的心,可現如今身為直浙總督,他要操的心可就不少了。
眼看到了年關,各地的官員已經陸續抵達。
總督衙門的構思是是請大家來看看新政的成效,不過大家心底卻都在琢磨,八成是新任總督要來顯擺官威的。
不過新任直浙總督,還真是不太好惹,比起前任方獻夫來,徐謙顯然實力要雄厚的多,威懾力也大了許多,相關於他的許多傳言,都讓人不寒而慄。
不管大家怎麼想,反正人是來了,足足有一百多人,徐謙並沒有急於召見他們,而是讓杭州府新任知府進行招待。
自從趙明升任了巡撫,汪知府成為了汪佈政,這新任杭州知府也急忙到任,他是南京戶部的郎中,如今調任知府,在南京戶部的時候,大張旗鼓的反對新政,現如今呢,一看形勢不對頭,立即擁護新政了,上任以來,親自走訪了許多工坊,召集屬官研究新政得失,無論走到哪裡,轎子裡總要放那麼一份明報。
人就是如此,見風使舵的人見得多了,徐謙也不以為忤,這位張知府,單名一個業字,如今也曉得百官到杭州來乃是總督大人關心的事,所以辦起來格外賣力,既然總督大人不急於召集大家說話,那麼按照流程,就該帶大家走一走看一看了。
杭州靠著西子湖畔的一家規模巨大的船塢裡,迎來了數十上百個官員。
領頭的就是張業,轎子一頂頂的停在工坊外頭。許多人興致盎然的下了轎,張業招呼大家道:“諸位。諸位……這便是福泰船塢,請……”
船塢的東家。已經提早收到訊息,連忙趕來,興匆匆的道:“諸位大人遠道而來,幸會,幸會。”
這東家顯然也算是見識些世面的人,倒是沒有過於前倨後恭,領著一干大人進入船塢。
船塢的佔地極大,足足數百畝,許多建築連成一片。無數的木料由車運來,裝卸之後,又有人分工進行切割,再送至各處進行加工。
這些外地的官員,乍一看,只是覺得這船塢足夠大,裡頭無數工匠和學徒在忙碌,竟有上千之多。
上千人的規模,這對於現在的大明朝來說。已經足夠讓人覺得觸目驚心了,而且這還是看得見的人數,實質的工徒,只怕兩千不止。
張業負著手。笑吟吟的介紹:“這福泰船塢,乃是杭州第二大的船塢,主要產的便是內河執行的貨船和客船。杭州有船塢七十餘座,這福泰船行算規模還算不小。佔據前三,招募的工匠和學徒足有兩千四百人。每年產船兩千五百餘艘,一年下來,大致八萬兩銀子的收益,純利亦有兩萬餘。”
一聽到一年收益八萬,許多人倒吸口涼氣。
這些做官的,很費解如此巨大的數額,要知道,一個上等的府,一年的金花銀,未必會有八萬,否則朝廷一年的歲入怎麼會才有三百萬而已。
而一個船塢每年的淨利都有這麼多?
這對許多人來說,是難以理解的,因為許多人還處在為了籌措一兩千兩銀子,四處求告,籌足了銀子之後,開始修葺縣學、府學,然後四處招搖自己政績的時期。
雖然許多人的身家倒還算不菲,可是這都是大家想盡辦法攢下來的,這裡摳一點,那裡收一點,遇到上等府縣倒還好說,一任下來,怎麼都有幾千兩銀子,可要是遇到窮鄉僻嶺,怕是連這點銀子都是奢望。
只是一個工坊,一個造船的,還只是數十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