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3 / 4)

小說:士子風流 作者:水王

經三朝,邀寵無數,所見識的珍寶更是無以數計,昭聖太后,地位尊崇,譬如天上王母,學生既無仙桃。豈敢隨意撿一些俗物奉上?”

這一句話……

卻是說,謝家的那什麼傳家寶乃是俗物,而徐謙將張太后比作天上王母,不敢隨意送禮唐突。實在是大大的拍了一下馬屁,若是換做幾年之前,正德皇帝還在的時候。這種馬屁是起不到作用的,可是現如今。太后有了北宮南宮,這一句話殺傷力對張太后卻是巨大。

不錯。她乃孝皇帝時的皇后,正德時的皇太后,嘉靖朝的昭聖皇太后,地位已經超脫,一般的禮物怎麼好獻上?

對於張太后這樣的人來說,又會稀罕什麼東西?謝家的傳家寶也只不過勾起她的一點興趣而已,多半用不了兩天也就膩味了,以她的身份和資格,這世上的禮物還真沒有什麼能讓她瞧得上眼。

最緊要的是,徐謙咬住了昭聖二字,其中的心思,未嘗不是告訴張太后,雖然沒有送禮給她,不是因為怠慢,而是因為她的地位在徐解元的心目中實在太高,非怠慢,只是不敢唐突而已。

這一句話比什麼禮物都要珍重,也更讓人覺得享用。

只是……

張太后側目看了一邊的王太后一眼,慢悠悠地道:“你這書生真是信口雌黃,嘴裡跟抹了蜜似的,讓人打不得,又信不得。”

這仙音之中雖是帶著幾分埋怨,可是張太后的心思卻是心花怒發,對徐謙的觀感竟是直接提升了數節。只是這時候,她卻不能表現出這種心思,只得小心隱藏。

張太后是高興了,可是王太后的臉色卻是僵住,徐謙那話是不是表示她會稀罕徐謙的禮物?

這姓徐的當真是巴結了一個卻又得罪了一個,巴結住了張太后,卻是把王太后得罪死了。

宮中兩個太后,本來就在暗中較勁,現在徐謙把張太后比作了王母,那她王氏也是太后,難道就是凡夫俗子?

王太后這個人最要的就是面子,或者說她本身就名不正言不順,所以最希望的就是得到認同,也正因為如此,王太后進京,聽說朝廷不打算按照大禮迎接,轉過身便要回安陸去,最後逼迫得百官非要讓步不可。

正如一個暴發戶,有了銀子,就免不了要給自己臉上貼金,巴不得到處認親戚,但凡是和自己同姓,就免不了要攀附一下,以顯示自己是真正的貴族。

可是徐謙這傢伙居然抬高張太后,抬高張太后的同時已經是不自覺地把她王太后狠狠地踩了一腳,雖然張太后的規格比她要高,畢竟是昭聖太后,可是當著她的面,誰敢把這種事拿來說事兒?

王太后冷冷一笑,正要發作,此時徐謙卻道:“王娘娘,學生這份禮比較別緻,怕是還要勞動王娘娘耗費些心力,這是今夜凌晨從杭州送來的明報,請王娘娘一觀。”

他從袖子裡拿出一份報紙,隨即轉交侍立一旁的太監,繼續道:“這份報紙,是前日清早刊發的,其中有一篇文章很有意思,乃是學生恩師於喬公所作,還請娘娘指正。”

聽說送的是報紙,王太后更是不悅,她突然意識到,這個姓徐的是來踩場子的,莫非是要學那些清流,拿自己來博個清名?

王太后本想拒絕,再把這沒眼色的東西趕出去,可是徐謙提到於喬公,卻讓王太后不得不打消了這個念頭,於喬公便是謝遷,謝遷是誰,王太后怎會不知?這是連王太后都不得怠慢的人物,畢竟此人威望太高,不容忽視。

王太后只得忍住心中不喜,道:“拿來看看。”

報紙送上,王太后開啟報紙第一版,便看到一篇文章,《高德公列傳》,看到這裡,王太后頓時變得凝重起來,這位高德公正是她的父親,如今已經仙去,可是身為女兒,看到父親尊號列於報紙之中,卻也不得不小心了。

緊接著她繼續往下看:高德公王龔,琅邪王氏之後也……

只看這一句,王太后頓時喜上眉梢。

王氏到底出自哪裡,其實王太后一直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她是小戶出身,父親只是個窮酸秀才,只是後來被興獻王看上,這才藉此一飛沖天,可是報紙之中卻是將他們王家考據為琅邪王氏之後。

這琅琊王氏出自姬姓,東周靈王太子姬晉因直諫被廢為庶人,其子宗敬任司徒,時人稱為“王家”,子孫遂以“王”為氏。從宗敬下傳到十五世為王翦,王翦與其子王賁、孫王離,三代皆為秦國大將,是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的功勳之臣。秦末,王離之子王元為避秦亂“遷於琅琊,後徒臨沂”。到了漢朝的時,王家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