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3 / 4)

小說:士子風流 作者:水王

前途多艱,日子難過。

嘉靖看徐謙的臉色不太好看,又道:“你擺出一副臭臉做什麼,難道朕說的沒有道理?你知不知道兩宮那邊已經鬧翻天了,太后既罵自家兄弟不爭氣又怪你慫恿他們,你這生意沒辦成,朕就算不討賬,太后那邊你也過不去。可要辦成了,憑你這給人灌迷湯,空手套白狼,若無朕的本金,你能成事?做人需記得感恩戴德,你以為朕不知道你唆使國舅來做買賣,自己卻是一千兩銀子都拿不出來?自然,你的事若是辦成了,朕收回了自己的本金,兩宮太后那邊定然也會心花怒放,誰不希望自家人過得好呢,所以你現在也別惦記著自己欠了多少帳,多把心思放在你那買賣裡頭。”

嘉靖說起買賣竟也興致勃勃,其實他不在乎徐謙能不能還賬,在乎的是徐謙打算怎麼個錢滾錢,嘉靖不是書呆子的皇帝,錢是好東西,他比誰都清楚,因此對做買賣並沒有什麼歧視,倒是徐謙能不能做到讓他刮目相看才是重點。

徐謙哭笑不得,只得道:“是。”

坐在一旁的徐昌先是不明就裡,接著大致明白了那麼點意思,老臉拉下來,瞪了徐謙一眼,顯然不太好看。

………………………………………………………………………………………………………………

第三章,今天這章情節不太好寫,所以更得有點晚,好吧,還是繼續求點月票吧!(未完待續。手機使用者請到閱讀。)

第二百二十五章:趨利

嘉靖給徐昌父子賜坐,隨即道:“朕在路政局吃了你們的茶,現在你們進了宮,也來品一品宮裡的貢茶吧。”隨即命人斟茶上來,心念一動,突然問:“廣西民變,匪首裹挾三百無知百姓,攻佔州縣,這件事,你們知道嗎?”

他剛剛問出口,徐謙父子二人異口同聲地回答:“沒有聽說過。”

其實廣西這件事,急報是昨日送入京師的,若說尋常百姓還沒有收到風聲倒也罷了,徐昌父子畢竟算是訊息靈通人士,怎麼會沒聽說?

不過徐昌這廝心裡打的主意是,他雖是錦衣衛百戶,但分管的卻是路政局,並不負責捕風捉影、探聽訊息,若是說自己知道,未免顯得太過‘靈通’,難免引人生疑,因此就算知道,當著嘉靖的面,也斷不能傻乎乎的承認。

至於徐謙,想法和徐昌也是差不多,這父子二人,一肚子的壞水,心思都縝密得很,裝糊塗的事,心裡頭也都有默契。

嘉靖期許的點頭,隨即將事情的前因後果說了一遍,道:“朕已下旨進剿,朕只是想問問你們,這件事你們怎麼看?”

徐昌毫不猶豫地回答道:“陛下怎麼看,卑下就怎麼看。”

這個回答也算聰明,徐昌雖也善言辭,可他的並不在於高談闊論,你既然不足夠聰明,就少放厥詞,表現出一副老實肯幹的姿態,很容易引起別人的好感。

嘉靖微微一笑,目光隨即落向徐謙。

徐謙的特點就不同了。兩世為人,眼界自然不是老爺子比擬。沉默一下,道:“這件事談不上官逼民反。可也談不上反民十惡不赦,其實無非就是個利罷了。”

“利從何來?”嘉靖露出一絲疑惑之色。

徐謙道:“陛下,藩國每年歲貢,爭先恐後,何以治下百姓進貢,卻往往一再拖延,正德年間的時候,為了保證貢品能及時送抵京師,以至各地鎮守太監窮兇惡極。一再督促,卻仍然有拖延懈怠者。”

嘉靖回味了一下徐謙的話,接著道:“你說為何?”

徐謙道:“無非就是藩國入貢,朝廷回之以厚重賞賜,每年所賜之物,往往多於歲貢,藩國得了利,因此更加勤奮,年年歲貢。生恐不夠及時。而百姓入貢,朝廷並不給予財貨補償,這便是百姓失利,既沒有好處。官府卻又督促,逼得急了,百姓先是不滿。而後生怨,最後若是有不法之徒鼓動。自然也就膽大包天,鋌而走險了。”

“宮中用度。自然需要保障,可是百姓無償入貢,卻也不能不賞,若宮裡肯拿出一筆銀錢,改入貢為採買,如此,百姓們利,自然甘心情願年年入貢,就算有亂民慫恿,也不會受他們裹挾。”

嘉靖冷冷一笑道:“虧得你還是讀書人,身為讀書人,滿口都是個利字,這是聖人教你說的嗎?”

徐謙吁了口氣,道:“聖人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若以此推論,君子尚可愛財,小人難道難道不能趨利?那麼這滿朝文武官員,朝廷發放俸祿做什麼,每年一車車的冰敬、碳敬,是送給誰的?皇帝不差餓兵,錢糧不足,就有兵變,無償徵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