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飯吃,讓他們有遮風避雨的地方,甚至給予他們前程,你還怕這些人不肯為你死心塌地?雖說人心隔肚皮,總會有幾個沒良心的東西,可是為父打救了他們,就是他們的再生父母,而且這裡頭,我已挑選出了幾個能幹之人,收養他們為義子,往後還要悉心培養,這些人將來便是為父的左膀右臂……”
徐昌深看了徐謙一眼,又繼續道:“便是將來,這些人也遲早會是你的左膀右臂,你記著為父今日和你說的這些話,這世上沒什麼可以相信的,你想相信一個人,就要等這人先掉落懸崖,再將他拉上來,給他諸多許諾和好處,唯有這樣的人才會對你死心塌地,他們才肯為你豁了性命。”
他沉吟片刻,又補充一句:“況且,這些人為父要把他們編在一起,只有這樣才更保險。”
徐昌的一番話給了徐謙不少的啟示,他陡然明白徐昌的用意了,將這些編在一起,而這些人都是受過徐家大恩的人,他們在一起只要談論到徐家,必定會是一片的頌揚和感激,他們有著相同的經歷,一旦說起彼此所熟悉的事,其實就是在不斷的從別人口中不斷重複著一句話——自己能有今日,都是徐家活命之恩的緣故。
這就像是災後倖存下來的人,大家撞在一起,就不免要談到大災中的生死一線的經歷,彼此都會生出感觸。而這些人等於是相互在洗腦,呆在一起越多,對徐家的感激就越加強化,當你的身邊的聲音永遠都是徐掌印的好話,就算有人心生不滿也不敢吐露,最後的結果就是,這些人統統會不自覺地過濾掉上官不好的地方,而永遠銘記這個恩情。
路政局是個小衙門,卻開始變得越來越重要起來,這個時候,若是身邊沒有放心的人,沒有肯死心塌地的人,怎麼可能乘風破浪、揚帆千里?
若大家還在小打小鬧的時候,靠著自己的親族們或許可以,可是如今路政局日漸膨脹,徐家的親族能有多少?就算全部拉上,怕也未必不夠使喚,現在徐昌所依靠的已經不再只是親族,而是真正地去培養自己的心腹。
徐謙嘆了口氣,老爺子不愧是摸打滾爬了幾十年的老油條,對人心的掌握還是遠在自己之上,他連忙道:“父親教誨,兒子都記住了,不妨這樣,待會我親自去給他們安頓一下,他們初到這裡,心中必定有些不安,兒子正好趁機去安慰一下。”
徐昌很是欣慰地頜首點頭,大有一副孺子可教的認同,他當然知道,徐謙這是代自己去賣好,索性把這好人做到底。
徐昌道:“先讓他們好好歇息幾日,讓他們住痛快吃痛快了,從此以後,這一段記憶必定會永遠銘記在他們心裡,等再過些時候就該讓他們當值了,到了那時,就該用規矩約束他們,罷罷罷……這是為父該琢磨的事,你做好自己份內的也就是了,為父不在的這幾日,你可讀過書吧?學業不能荒廢,你和為父不一樣,你的前程不能拘泥在這路政局裡,明年的春闈可不是鬧著玩的,定要全力以赴。”
徐謙這些時日都沒有碰過書本,不過當著老爺子的面,他不得不說起瞎話,正打算如何回答時,外頭有人驚喜地過來道:“大人,公子,宮中來旨意了,宣旨的太監透露,說是恩旨,宮裡得知大人回京,旨意也就來了,現在欽差就在外頭,專侯大人前去聽旨。”
聖旨……終於來了。
略帶幾分風塵和疲憊的徐昌此時眼眸一亮,不由打起精神。
好歹籌創路政局,也算大功一件,這旨意遲早都會來,只是徐昌沒有想到,來的竟是如此湊巧,自己前腳剛到,宮裡就立即有了反應。
……………………………………………………………………………………………………………………………………………………………………
第一章送到。好吧,看在我通宵碼字,一大早讓老婆趕著上傳的份上,同學們就賞幾張月票吧,實在是太難看了,真真是一個情何以堪啊!(未完待續。手機使用者請到閱讀。)
第二百二十三章:文安伯
一聲炮響,便有宮中傳旨太監步入中堂,徐昌領著徐謙前來接旨,這太監的臉色如一潭死水,展開聖旨,朗聲道:“親軍錦衣衛世襲百戶徐昌接旨吧。”
徐昌拜倒,忙道:“卑下接旨意。”
準確來說,現在宣讀的並非是聖旨,而是敕命,太監展開黃錦,朗聲道:“奉天承運皇帝,敕曰:茲有親軍錦衣衛百戶徐昌,忠良之後,聽任錢塘縣差遣,歷年滋久,勤慎可嘉宜。朕念其祖功績,於是擢官衛幕,加封百戶,徐昌更加忠於職事,以百戶之身,而大功於朝,國家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