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部分(3 / 4)

小說:士子風流 作者:水王

不明就裡的生員鬧事。妖言惑眾,詆譭官學,會有這事嗎?”

“哼!夏蟲不可言冰,荒謬!”

“無恥之尤!”

楊廷和越來越發現事情已經遠遠脫離了他的控制,他在爭吵的大臣中逡巡,發現了不少王學門人的身影,這些人倒是膽子不小,顯然也是做了破罐子破摔的打算,倒也不怕有人報復。畢竟在他們的身後,有數以萬計的生員,有江南數百上千的官吏,有許多的清議在支援。

楊廷和身為內閣首輔。自然不希望事情脫離掌控,不得不拍了拍邊上的几子,道:“慎言。慎言,先聽老夫一言。你們還是朝廷大臣嗎,哪個有大臣的樣子?都噤聲。”

爭吵這才漸漸地消弭下去。大家顯得不忿地看向楊廷和。

楊廷和看向一個官員,道:“塗大人,你先來說說眼下的事吧。”

這塗大人點點頭,扯扯嗓子道:“山西那邊劍拔弩張,本省提學差點和巡撫起了衝突,好在那兒的生員倒還安份,沒有鬧出什麼大事。倒是廣東那邊,生員們滋生了肢體衝撞,在府學裡頭打了起來,索性沒有傷亡。昨夜送來的急報,蘇州倒是死了個生員,說是夜裡趕路遭遇歹徒被人打死的,可是該生白日和人因為官學與王學相爭的事發生了口角,或許有報復的可能。”

“眼下天下都是隱患,偏生明報那邊還在煽風點火,兩日前明報又刊了文,說是天下士人,各有所學,何必要有門第、地利學術之分……”

有人低聲咕噥:“這是違背祖制,連祖宗都不要了,太祖皇帝親自頒發的誥命……”

楊廷和瞪了這人一眼,制止了此人的囉嗦,最後他很是凝重的道:“事情鬧到這個地步,國家是要四分五裂的……”他冷冷看向張子麟,道:“張尚書,你怎麼個說法?”

雖是問說法,卻有質問的意思,明顯是問張子麟,你打算怎麼交代?

偏生這位張大人吃了秤砣鐵了心,不以為然的道:“有人拿著竹竿去捅鳥窩,還不準鳥兒叫喚幾聲嗎?滋事的是誰,就當嚴加懲辦,是誰挑的頭鬧的事,就該治誰的罪,王學這邊一向溫和,與人無爭,倒是不曉得颳了什麼風,突然這天下到處都喊打王學的聲音,王學何辜,莫非看書也錯了?”

楊廷和的臉色更加鐵青,問一旁的禮部尚書毛澄,道:“憲清怎麼看?”

毛澄在朝中也算是極有份量的一個人物,不過他年紀老邁,威望雖重,卻已有幾分口齒不清了,勉強道:“都是讀書人,若是把滋事的都拿辦畢竟不好,所以都可以赦其無罪,可要是再有人再犯,立即革了學籍,對累教不改的,可以直接懲辦。不過老夫以為,這只是癬疥之患,不足掛齒,最重要的還是要把根子的病治好,何謂根本?就是王學是否偽學的問題,大家都曉得,太祖曾有誥命,大明朝獨尊理學,若有其他學問,盡都是偽學,官府應當嚴加查辦,不得有誤。祖訓猶言在耳,諸公為何只問是非,也不問根本了?因此,老夫的意見,是對凡是受偽學所惑的人等,盡都可以赦其無罪,不過王學是不能再傳了,再傳要出大事的,應立即禁止,各省的提學,各府的學正,各縣的教諭都要發文去,告訴他們王學之害,讓他們約束弟子,不得再妄議。”

楊廷和似有所動,頜首點頭。

張子麟慢悠悠地道:“若是按祖制來說,這殿中袞袞諸公,俱都是罪人,太祖還曾下旨,凡涉空印的官吏,俱都處死,一個不留。敢問各個衙門裡頭,空印的事難道不都是死灰復燃,就說戶部吧,各府各縣都有空白的賬冊送到京師吧,戶部這邊怎麼辦的,還不是照樣先和他們算出錢糧之數,再在這空印的賬冊上隨意填寫?大人要按祖制,好嘛,先把戶部的人都拿了,再把各府各縣的主事官員也都統統拿了,按太祖的規矩,統統先殺了頭再說。再有,太祖還有祖訓,禮部……”

毛澄不由苦笑,道:“張大人莫急,咱們就事論事。”

“這哪裡是就事論事,分明就是無事生非!”

楊廷和在心裡搖頭,張子麟如此囂張,不在於他有尚書的身份,最重要的還是他背後的影響,王學牽涉的人實在太多,現在已經尾大難掉了。

他沉默了一下,知道這樣爭吵下去沒有意義,這件事也不可能一兩句話說得清楚,便道:“看來廷議說不清楚,只能摘要奏聞懇請聖裁了,今日的事,就議到這兒吧,不過為了以防生事,要下文各地嚴防死守,再不準出現生員鬧事的事。”

與會的大臣顯得不甘,道:“楊公,何不快刀斬亂麻,何必猶豫不清?”

“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