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謙忙道:“謝陛下。”
嘉靖也懶得問徐謙想錄什麼書,對他而言,權利才是要緊,眼下未掌大權,編書有什麼用?文皇帝編撰永樂大典,為的是製造盛極之世,創不朽偉業,嘉靖顯然還到不了這個層次,也沒有如此高的覺悟。
他微微一笑,道:“朕想起一件事來,前些日子,有方士給朕煉了幾顆長生丹,朕吃過了之後,倒是覺得身體康健了不少,朕那兒還有幾顆,你要不要嚐嚐。”
徐謙愕然了一下,嘉靖給他的感覺,像是某個毒友,要拿出所謂的‘好貨’來和他分享。
其實嘉靖吃丹藥,對徐謙來說不是什麼新聞,不過他也不反對,畢竟這廝天天吃,在歷史上也活的比大多數人長,他喜歡吃便吃就是,只是這廝拉自己下水,實在不厚道,多半他還以為自己會受寵若驚呢。
可是擺在徐謙面前卻是兩難的問題,你要是吃了,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嘉靖有的是丹藥,他看自己順眼,來一出你一顆我一顆的把戲,這不是坑人嗎,你命長不代表徐某人命長哪。可你要是不吃,又似乎浪費了天子的好心,這左右似乎都有不是。(未完待續。。)
第四百七十章:瘋了
從宮中出來,徐謙長出一口氣,好不容易婉拒了‘嘉靖’的好意,到現在還有點兒心悸,好在嘉靖只是客氣一下,倒也沒有繼續堅持,徐學士出了午門,乘轎並不急於去翰林院,反而吩咐轎伕道:“去如意坊。”
如意坊如今規模已是越來越大,以至於形成了滾雪球的效應,附近的所有民宅全部夷為平地,接著一棟棟的街面商鋪拔地而起。
經濟規律就是如此,當地段寸土寸金時,再用來住人,就曉得奢侈了,有的人家索性自己將自己的宅子改為鋪面,有的則被商賈購地之後進行修繕重建,方圓數里,數不清的各種貨棧、客棧、酒肆、青樓、賭坊。
畢竟這裡來往的客商實在不少,大量的人流,消費力都是驚人,客商到了之後要打尖要吃飯,腰纏著的都是現銀,大筆的開支,豈是尋常人家可比。
某種意義來說,如意坊的出現,使得經商的步驟變得簡易了許多,正是因為程式的簡易,使得商業活動也日漸增多起來。
道理也很簡單,以往的時候,想要經商可不容易,千里迢迢要先在某處進貨,而後路經陸路、水路數十個關卡,這每一個關卡,就算你費了很大功夫辦了官府路引,人家照樣以其他的名義為難,若是打點不及時,直接誣你為賊贓亦不是沒有可能,不但要吃官司,一批貨物統統都要打了水漂。
好不容易把貨物運到了京師,卻也很不容易,你一個客商。人生地不熟,各路人馬都盯著你。無論是街上的地痞,又或者是官府的爪牙。甚至於招搖過市的騙子,稍有不慎,不但貨物換不來錢,可能最後落個一場空。
所謂在家千日好、出門萬事難,道理其實也是如此,人本能中就帶著欺生的性子,而現如今,走商行貨大大的簡化,沿途有路政局的路引。一般關卡不敢刁難,就算真有人罔顧路政局的權威,路政局這邊自然也不是好欺負的,幾個校尉調撥下去,尋常的官軍誰敢造次,前幾個月,就有個駐在渡口的百戶壞了規矩,路政局立即以欺君罔上的名義去拿人,到現在。這位百戶還在詔獄裡待著,這輩子怕是別想出來了。畢竟路政局每年獲益驚人,錦衣衛的不少衙門都從中撈取好處,懲辦各路官軍。大家的積極性很高。
因此,路政局的性質與其說是頒發路引,倒不如說是將地方的權利收歸了親軍。將地方上的關卡收益全部轉移到親軍之後,再分成幾份。大部繳納宮中,得到了宮中鼎力支援。其餘的則打點廠衛,廠衛這邊本來手伸不到關卡上頭,而現在平白得了這筆不菲的收益,大家已經將這份收益當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各州縣的巡檢、官軍、衙門還想從中分一杯羹,就等於是虎口拔牙,從廠衛手裡搶錢了。
搶錢,有本事你來試試看,搶了親軍的錢,莫說是一般的百戶、巡檢,便是縣令、知府,都能想著法兒辦了你。
而對商賈來說,由於是明碼標價,一次性付清,等同於直接繳納了關稅,既省了心,也節省了不少開支,運貨的危險也就降到了最低,從前運貨,必定要有圓滑的人主持大局,圓滑還不夠,還得有點關係,保證隨時能撈人。一般人想要行商,連門檻都摸不到,可現如今,只要你有本錢就成,反正是既定的規矩,按著規矩來,一般不會出什麼問題。
到了京師之後,也不再自己四處招攬人來買貨,不必害怕有潑皮搗亂,不必怕順天府的差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