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或者經筵日講的差事怕是不能辦了,至於論撰文史怕也有些勉強,不如就專司稽查史書、錄書吧。”
稽查史書、錄書……
嘉靖皺眉,這個差不太固定,也比較隨意,比如在文皇帝時期,這是十分重要的差事,當年文皇帝為了創永樂大典,命內閣學士為總裁,專門負責此事,為了表示重視,稽查史書、錄書的官員幾乎可以直接下條子調動各部,比如聽聞哪裡有什麼孤本書冊,一個條子下去,各部就都得乖乖配合,至於每年的糜費,幾乎是想要多少戶部乖乖撥發多少,絕對不敢忤逆。
不過近來,除了明實錄之外,朝廷並未修什麼書,這其實也是正常,正德皇帝當政了這麼多年,這位仁兄對修書的事實在沒多大興趣,所以這錄書和稽查的事也就荒廢下來,而嘉靖皇帝剛剛登基,眼下的目標是爭權奪利,自然也沒有興致管這爛攤子的事。
楊廷和提議徐謙負責稽查史書、錄書,看來也是不希望徐謙真正接觸什麼實權的差事。
楊廷和固然有他的私心,嘉靖現在所要的則是儘快完成承諾,也懶得和楊廷和爭執,況且翰林本就是清閒的差事,無論是經筵日講或是待詔、論撰文史之類的差事也都只是清貴而不顯要,嘉靖自然也不願意在這上頭多事,徐謙最需要的,是有這個資歷,資歷到了手,過了幾年自然另有任用,或是下去鍍金,任一方巡撫,又或者直接到分派各部,加為侍郎,甚至於鴻臚寺、欽天監這樣的衙門,直接可以升任為主官,這就足夠了。現在做什麼,倒是無關緊要。
嘉靖頜首點頭:“這件事就這麼辦吧,旨意要儘快下去。”
楊廷和心裡鬆了口氣,這一次,似乎他也沒吃虧,似乎雙方是皆大歡喜的局面,唯一讓他不舒服的就是徐謙真正算是騰雲駕霧,從此以後,怕越來越麻煩了。
只是……這都是以後的事,眼下楊廷和需要的是一個平穩過渡的時間。
楊廷和告別而去。他人一走,黃錦就從某處角落裡跑了出來,笑嘻嘻的對嘉靖道:“陛下,徐侍讀此次真是撞了大運了。”
嘉靖站起來,淡淡道:“他這不是撞了大運,這是運籌帷幄,你懂個什麼,官可不是好做得,沒有一點真本事,人家憑什麼給他烏紗帽,唔,稽查文史,這個傢伙……以後怕是清閒的很,有空的時候叫進宮來,朕近日反正也煩悶的很。”
………………………………………………………………………………………………………………
第二章送到,悲劇的一塌糊塗呀,辛苦了一個月,各種撒潑求援,結果……眼看還有最後三天,似乎這贊榜還是和老虎無緣了,好吧,算了,只能在這裡給讚了一下的同學們抱歉一聲,浪費大家表情了。(未完待續。。)
第四百六十九章:侍讀學士徐謙
“聖旨到……”
隨著恩旨抵達徐謙,剛剛敕封了侯爵迎了恩旨的徐家現如今又迎了第二道恩旨,相距也不過一月,如今又來恩旨,著實羨煞旁人。
一般的情況,官員的任免是沒有聖旨的,不過到了侍郎級別,就全然不同,一旦達到了從二品的高度,自然不再是吏部升任,所謂恩旨,便是要讓你曉得,這是君恩,君恩如海,浩浩蕩蕩,回家準備著洗乾淨屁股,粉身碎骨去吧。
不過翰林的官員卻是不同,侍讀學士雖是從四品,可是往往翰林學士都屬於品級不高,卻極為貴重,就如二品的尚書入閣的機率未必比得過從四品的侍讀學士一樣,所以某種意義來說,侍讀學士享受的也是侍郎的待遇。
旨意到了徐家,自是好不熱鬧,可是在其他人眼裡,卻不免大跌眼鏡,這毫無徵兆的恩旨,實在讓人很是費解。
“這徐謙不是近來都缺勤嗎?連當值都不肯去都能升官?”
“都察院那邊前幾日還在查呢,結果據說查辦的御使陳年被打發走了。”
“這是什麼緣故,這徐謙到底什麼來頭,兩年三遷,還是翰林院裡,雖是曉得他有聖眷,陛下對他青睞有加,卻也不會如此神速吧。”
“你懂什麼,沒有楊公點頭,你道徐謙能升任侍讀學士?最關鍵的是,此子前幾日還在彈劾楊公,怎麼這楊公反而對他如此厚道。”
“楊公寬厚啊,這就叫做宰相肚子裡能撐船。諸公想想看,若換做你們是楊公。有這樣的氣量嗎?怕是早就找個機會把他放任出去了。”
眾人紛紛點頭,一個個深以為然。
卻也有人認為事情沒有這麼簡單的。也跟著附和幾句。
“以後對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