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部分(1 / 4)

小說:士子風流 作者:水王

揮校�踔亮�匠傘⑷�啥即鋝壞健�

這點糧食,簡直就是杯水車薪,唯一值得慶幸的,就是錢糧局那邊已經出面購糧了,海路安撫使司,也在將一船船的糧食運至寧波。

轉眼到了秋末,在布政使司衙門,數十人濟濟一堂,這些人,都是各府各縣派來的官員,有的是主簿,有的是同知,除此之外,還有錢糧局和幾個海路安撫使司的官員。

趙明咳嗽一聲,在看過賬簿之後,道:“聽說江西那邊,已經解糧入京了,江西那邊的定額是一百五十萬擔,實繳的卻是一百五十三萬擔。還有福建,福建的定額是三十萬擔,實繳的是三十二萬擔,南直隸那邊,據說也完成了定額,可是咱們浙江,現在陸續繳來的糧數,卻還是欠奉一些,大家萬不可掉以輕心,無論如何,一百四十萬擔的數額,一定要湊齊。”

“大人,寧波這邊按部就班,一直都在催糧,只是還需一些時日……”

“是啊,尚需一些時日……”

趙明苦笑搖頭,目光落在錢糧局的一個掌櫃身上:“錢糧局呢,實購糧食總計多少?”

這掌櫃道:“近來略有上揚,實購的糧食,只有六十七萬擔,這個數字,已經是極限了。”

原本計算,錢糧局應當能弄來七十萬擔糧食,可是現在看來,似乎有許多的不如意,趙明只得苦笑:“能否再購一些?銀子嘛,可以想辦法籌措。”

這掌櫃苦笑,道:“糧食是定量的,又不是說買就能買到,幾乎所有市面上的餘糧,能買的都已經買了,就算再拿錢出來,這浙江的糧價豈不是要漲到天上去?物以稀為貴嘛,所以這不是銀子的事,而在於浙江餘糧的多寡。”

這掌櫃說的倒是很有道理,很多時候,銀子未必有用,為什麼絲綢在雙嶼港如此值錢?說白了,就是絲綢少,而需求高。現在浙江的糧食也是這麼個情況,幾乎餘糧都已經收購了,許多人家留下的只是口糧,你想讓人家賣手裡的口糧,這個價錢,怕是要不斷飆升上去。

而假若是去其他各省購買,一方面是時間來不及,另一方面,現在的浙江算是孤家寡人,你要去買糧,人家肯賣嗎?

趙明臉色陰沉下來:“海路安撫使司那邊,運來的糧食是三十七萬擔,而錢糧局,則是六十七,可是咱們現在,缺額卻還有三十六萬擔,三十六萬擔在往年不算多,可是糧稅減免了這麼多,往年一年還能收來百萬擔左右,而今年,若是按從前的稅制,能有二十萬擔就不錯,哎……眼下只有大家一起共度時艱了,各府各縣,還是儘量徵糧吧。”

趙明放出了話,心裡沉甸甸的,他站起來,而其他人等會意,紛紛起來告辭。

想了想之後,趙明回到後衙的花廳,沉吟片刻,奮筆寫了一封書信,飛快傳報京師。

“大人……”巡撫衙門的周幕僚派人來傳報,說是總督衙門那邊,似乎有改弦更張的意思。

聽到這個,趙明臉色一冷,他當然明白這是什麼意思,現在總督衙門那邊,也看出了這裡的困境,這位總督大人實在是個牆頭草,風吹到哪裡,就往哪邊倒,這個老傢伙,誰知道會不會給浙江來捅一刀。

“回去告訴周將軍,要小心監視,這個節骨眼上,不能出事。”

………………………………………………………………………………………………………………

第一章送到,求月票。(未完待續。。)

第五百八十三章:人心

通往大同和宣府的官道上可以看到絡繹不絕的運糧車輛,與此同時,一批從京師裡運來的貨物抵達了大同,秋風在這北地尤為凜冽,遠處巍峨的大同城初現輪廓。

大同城在正德八年設了總制,欽命總兵一員,督促各路軍馬,最巔峰時,大同城裡駐軍最多時達135778員,戰馬51654匹,大同軍馬甲天下,並非虛言。

除此之外,這裡還有一支邊鎮的神機軍,有人員九千,專以火銃、火炮克敵,因這支軍馬的特殊性,所以該兵馬直接歸屬大同監軍節制。

在大同城,往往有三個人做主,一個是大同府知府,一個是大同總兵,另一個自然而然,就是監軍。

知府掌民事,總兵督軍,太監監軍。這種三足鼎立的格局,原意是相互監督,只是到了現在,早已變了味道。知府畢竟品級太低,而且大同府實在沒有多少民事,而總兵往往都是二品三品的武官兼任,在官階上,足足高了四五級,另一方面,邊鎮總兵又握有大權,所以,在這個地方,總兵往往比知府更說話算話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