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會源源不斷的生產,可是畢竟生產力是有限的。
而一旦朝廷佔用大部分的資源,市面上的資源自然而然也就緊俏起來,比如說糧食,這麼多人不事生產。明年的糧食必定減產,雖然徭役和官兵是由朝廷供養。可是朝廷的糧食也不是變出來的,手中有糧的商賈。還怕陳糧銷不出去?
再有,布匹,現在許多工坊都在生產布匹,可是銷路卻是不少,一方面,要滿足尋常百姓的需求,另一方面,還要滿足海路安撫使司,而現在。大量的人力抽調去戰爭,這就使得,自給自足生產出來的布匹必定減少,布匹的銷量也被人大大的看好。
當然,生鐵之類的鐵製品就更不必說了。
此時此刻,如意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
一個個牌子掛了出來,可惜都不是兜售的紅牌,卻都是收購的綠牌子,貨物緊缺啊。這個時候,但凡是貨物,價格都在走高,誰願意這個時候兜售出去。反而是不少人,需要大肆囤積貨物。
於是乎,貨價連番漲動。需求幾乎到了無限加大的地步。
物價上漲,雖然不是什麼好事。不過對工坊主們來說,卻是極大的利好。畢竟生產的貨物供不應求,自然而然的,就有了加快和擴大生產的動力。
如今,許多走貨的商人,也開始眼紅於生產的商賈了,甚至有人直接帶著銀子,前去浙江和天津購買土地,搭設工坊,招募工匠。
工坊越多,所需的工匠和學徒也就越多,不得已之下,商賈們為了爭搶人力,就不得不付出更好的薪俸,物價漲了的同時,人工也不知不覺的漲了。
只不過這種漲動,卻更加壓縮了地主和佃戶們的空間,畢竟以往的時候,他們還能勉力支援,比如尋常佃戶,原本能填飽肚子,自然也就沒有了其他的想法,可是看到同村的人進了城,賺的銀子是他的一倍兩倍甚至三四倍,誰還願意繼續窩在鄉下?
於是乎,佃戶們動了心思,地主就不得不不斷加碼,為了挽留佃戶,盡力的拿出更多的好處出來,一直到自己承受不了這種僱傭價格,雖然糧價也略有上漲,可是畢竟,糧價的利潤還是掌握在商賈手裡,商賈是什麼人?不吃你骨頭那就不錯,他們奉行的,一向是低買高賣,將你的糧食的價錢壓到最低,再一轉手,倒賣出去。
因此,固然糧價漲了不少,可是地主們賣出去的糧價,得利卻是輕微。
如意坊這裡,適時的推出了土地的買賣,這些土地,都是如意坊早就大肆收購下來的,收購之後,建設了下水道,挖了渠水以供排汙,還修築好了道路,在附近建起了碼頭,在天津和浙江,如意坊在一年多年,就曾以低價大肆購買了大量這樣的土地,經過一番包裝之後,如今全部掛上了牌子。
“慈溪石堰鄉甲號土地一塊,佔地二十畝,附近聯通道路,三里處連線碼頭,方圓數里內,有木場、紡織工坊、鐵坊七座,交通便利,兼有運貨車行一處。”
“慈溪石堰鄉乙號土地一塊,佔地三十七畝,聯通道路,五里處連線碼頭,附近有工坊七座,交通便利……”
與時俱進,未雨綢繆,一向是如意坊的作風,當然,這些二三十兩銀子每畝購置來的土地,價格卻都不低,現如今在這裡掛牌的賣家,往往都高達一百九十多兩紋銀,絕對是暴利中的暴利,雖然這些土地尋了許多勞工進行找平,進行了修整,進行了一些簡單的建設,一轉手,就是十倍二十倍的利潤。
縱是如此,這些土地還是遭到了瘋搶,誰都知道,現在需求極大,無論開什麼作坊,銀子砸下去,總不會虧本,既然不會虧本,那麼這個買賣顯然是要做的,京師如意坊的商賈,相對天津、浙江來說,都是外鄉人,畢竟對那兒不是很熟稔,讓他們親自去天津、浙江買地,不但顧慮重重,而且還有許多麻煩纏身。
而如意坊看準的就是這個時機,如意坊賣出去的地,往往都有大量的工坊聚集,從如意坊手裡把地買下來,往後若是有什麼問題,至少也有如意坊可以做擔保。
況且若是你親自去浙江、天津買了地,還得僱人找平地面,要挖通溝渠,甚至可能還要承擔修築通往碼頭道路的費用,若是地址太偏,甚至還可能招募不到工匠和學徒,與其這樣耽誤功夫,還不如直接把地買了,立即開始搭設工坊,直接進行生產。
很多時候,大家買的就是一個省心。
上千塊土地幾乎剛剛掛牌,就立即被哄搶,甚至有些財大氣粗的,直接搶購了數十塊,在需求的帶動下,人往往都會失去理智,尤其是看到那些工坊主們的大賺特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