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部分(3 / 4)

小說:士子風流 作者:水王

三章:語不驚人死不休

巡撫屬於京官,所以治下並無定員官員,一般的官員都有左右手,比如知府下頭有同知,有推官,縣令之下有縣丞,有主簿,有典吏,可是巡撫卻是不同,巡撫只有幕僚。

也就是說,你想辦事,是沒有官吏給你差遣的,你必須自己去招募。

不過這一點,對徐謙來說十分簡單,很快,這巡撫衙門裡的幾個幕僚便誕生了。

分管學政的不是別人,正是王艮。

現在的王艮,實在已經沒有必要再透過報紙去宣傳王學,因為明報的編撰裡頭,幾乎都已經被他發展成了下線,除非明報全部大洗牌,否則絕不可能洗清王學明報的烙印,再加上王學已在這裡就地紮根,已演化成了一場風尚,因而王艮早就萌生退意,而現在,徐謙聘他入幕,他也沒有拒絕,毫不猶豫的上了船。

浙江現在已經成了王學的根據地,因而這裡的學務,幾乎已經改頭換面,打著的固然是理學旗號,可是其實學的卻是王學,王學深入人心,那麼要管學務,必須得請一個王學德高望重之人出來主持,徐謙需要王艮為首的王學在學務上給予鼎力支援,而王艮也很上道,藉著這個幕僚的身份,繼續經營他的王學。

二人屬於相互抱團取暖的心思。

而分管軍政的,自然就是周泰了,現在皇家學堂就在杭州城闢地操練,軍政當然要用自己的子弟兵,這些人都是徐謙的底牌和骨幹。有他們撐著,軍政方面不成問題。

刑獄的幕僚叫張誠。民政的幕僚叫朱濤,這二人。都是恩師謝遷舉薦,既然是恩師舉薦,徐謙手上又沒有什麼好人選,自然也放心用著,謝恩可是做過宰輔的人,眼光還是有的,這二人也都算是老練的人物,只是時運不濟,名落孫山而已。

還有一個管錢糧。此人卻非是檯面上的人物,而是如意坊那邊抽調的人,在如意坊做過一任掌櫃,叫牛金,顯然在幕僚隊伍裡,和其他幾位有點格格不入。

人手大致是差不多了,戲臺子自然也搭了起來,新官上任,帶著幕友們到了這巡撫衙門。巡撫衙門倒是頗為氣派,因為在弘治年間,各省才漸漸設立巡撫,到了正德年間。巡撫才勉強算是正式官職,既然要長期駐留,那麼肯定是要尋個地方。於是在正德十三年的時候,第一任正兒八經的巡撫老爺便將駐地設在了這裡。這裡位於熱鬧的通江橋,據說在宋時人稱紫極宮。後來南宋滅亡,宮殿被改為三皇廟,最後寺廟撤除,又成了巡撫衙門。

這裡,是杭州的中心,巡撫衙門佔地也大,很是氣派,雕樑畫棟,長廊下還有彩釉和金漆,不過徐謙在琢磨,這是不是從前廟裡的和尚弄上去的,衙門裡刷金漆,實在有暴發戶之嫌。

後院早就修葺的乾乾淨淨了,官不修衙,這是因為修了也是便宜給下一任,按照這時代的進度,要修個氣派點的衙門三五年都只能算是小成,十年下來屁都看不見人就得滾蛋,還修個什麼修?只是不修外,卻不代表不裝飾一下後院,後院是官員和幕友們的休憩之所,徐某人相當長一段時間要在這裡下榻,所以,裡頭的陳設倒是很有幾分江南精緻之美。

當然,身為巡撫大人,物質畢竟是身外之物,到了他這個級別的官員,物質享受只是很小一部分,最重要的,還是感受權利的快感。

此時巡撫衙門正式運轉,到了下午的時候,杭州城裡的大人們就都乖乖來了,這些老爺別看在別人眼裡光鮮,可是到了這巡撫衙門裡頭,就只有站著說話的份。

徐謙高高坐在案首,居高臨下看著分列兩旁的各衙官員,見他們都是一副小心翼翼,一個個膽戰心驚,專侯自己指示。

這種感覺,實在過於美好。

這便是權利的好處,看你不順眼,一腳將你踹飛,你還得爬過來,笑嘻嘻的說一聲大人神腿,下官受教。看你順眼,一個念頭,誇獎你幾句,也足以讓你樂呵個好幾天。

徐謙咳嗽一聲。

在這裡,只有徐謙才有咳嗽的權利,而他這一咳嗽,大家像是接受到了某種訊號一般,僵化的臉立即變得溫和起來,一個個帶著微笑,彷彿都在說,巡撫大人咳嗽的好,很是活躍了氣氛,給大家夥兒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然後……徐謙低頭喝茶,喝過了茶,他微微一笑,這如沐春風的笑容,比任何傾城美人的微笑都要讓人酥軟,因為大家一看到他笑,頓時緊張的神經,一下子鬆弛起來。

徐謙伸出手的關節,輕輕的磕了磕案牘,終於開始說話了:“本官蒙受聖恩,忝為浙江巡撫,說起來本官年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