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部分(1 / 4)

不知不覺便到了中午時分,在山上走了將近兩個時辰,就是體力再好,也難免有幾分疲憊,也無須誰人提議,眾人慢慢朝飛來峰西麓冷泉走去,那裡是設宴聚會的最佳地點,茂林蔥鬱,泉水晶瑩如玉,噴薄而出,飛珠濺玉,其聲猶如天籍。

池畔前地方空曠,宴會已經設下。案上美食佳釀,香氣撲面,就等眾人入席享用。有個朋友要來,另一章可能要晚些。如果真更不了,那明天補回(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援作

( )

第三百八十四章急告

刻意的安排,此十仲的席位與范仲淹離得很沂。宴飲公一,藉著舉杯敬酒的機會,范仲淹終於說出此行的目的:“今日聚會,一則是踏青遊春,與諸位同聚,老夫即任杭州已將近一年,若是有什麼不足之處。望賢達不吝賜教。”

“其二,則是為了勸課農桑。管子有云,凡為國之急者必先事農,春耕已至,職責所在,不免在此提醒一二,諸位莫要嫌老夫多舌,打擾大家宴飲興致,倒是罪過了

似有幾分幽默,貌似套話。不知情的紛紛鬨然,然而知道言下之意的。卻是保持沉默,有些話不用直言,只要隱約暗示,表明態度,該要明白的自然領會其意,有些先禮後兵的味道,有人要是想再繼續裝糊塗。那有什後果,卻是難以意料了。

不管心中想法如何,反正底下計程車神聞言,紛紛站起來應和,舉杯共飲,宴會正式開始,絲竹絃樂,少女輕歌曼舞,和風習習送來暖暖微香,不飲卻有三分醉意,從表面上看,宴會氣氛一片祥和,其樂融融。

旁邊陪坐的張元善心中有點兒失落。但更多的是欣喜暢慰,覺得有范仲淹出馬,宴散之後,說不定根本不須自己登門拜訪,那些士伸就得乖乖把錢糧送上門來。

笙蕭宴飲,風花雪月,這是士人們的最愛,不吟幾句詩,填幾首詞。都不好意思坐在這裡,這是社會風尚,習慣成自然,如同聊天飲水一樣平常普通。

況且才觀賞完美景不久,又逢笙歌入耳,美色在旁,美酒進肚,飄然欲醉,這些都是文思靈感的源泉,怎能沒有所得,特別是如今權貴在前,名士在邊,哪怕搜尋枯腸也要拼湊幾句,就算搏不得眾人一聲彩,起碼也表現出自己的勇氣。

畢竟,不是誰都有膽量站出來獻醜的,然而,表現得最過顯眼的。卻是那些身負功名,卻沒有步入仕途計程車子,要知道除去科舉之外。揚名立萬往往是通往晉身之階的蹋腳石。

而作為他們的前輩,那些官伸,或者大儒名士,卻不反感這個情形。畢竟當年他們也是如此過來的,真遇到品行優良。才華出眾的末學後進,自然不介意提攜一二。

片刻,官仲儒士案前便擺滿士子們的墨寶佳作,可惜,有個享譽杭州甚至在天下都有名望的詩人卻顯得尤為悲劇,楚質很鬱悶,連詩才不顯的張元善桌案前都有幾張行卷。自己面前卻空空如也,真是令人無語。

其實也不怪別人,誰叫他實在是太過年輕,與在場學子的年紀差不多。所謂不恥下問、達者為先確實很有道理,問題在於,眾目睽睽之下,卻沒誰敢效仿孔聖人的行徑,況且,在還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楚質唯有輕嘆,人生果然寂寞如雪。

評選出幾首應情應景,讓人眼亮的詩詞,使勁將作者誇讚了一頓。讓眉開眼笑,謙虛不已,宴會氣氛愈加濃烈起來,少了幾分拘束。

“諸位,老夫這裡還有首七律。似是不凡,請留意聽好了。”一個鬚髯微白的儒士站了起來,高聲笑道:“免得勞煩老夫重複吟誦。”

“可是馬教諭大作,那我等可要聽仔細了。”立即有人附聲道,似是提醒旁人。

別人不好說,反正那些士子卻是不敢表現疏忽。縣學教諭的面子不敢不給,除非不走科舉之道,不然早晚會有落到他手裡那天,到時候難免後悔莫及。

“倒希望是老夫之作,可惜確非。”馬教諭輕捋鬚髯,見到眾人應和。知道自己還是有幾分號召,心中有些微得意,當下也不再捏拿,提起蒼渾的聲音吟誦:“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故意停頓,顧盼四周,卻聽旁人議論:“在此處觀望佛塔,似有千尋之高,首句卻也應景,承句用典,玄中記有云:桃都山有大樹,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雞,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即鳴,天下雞皆隨之

“然典故曰。日初雞鳴,而此詩卻是雞鳴日出,似有不妥。”

“或有失誤不言,兩句倒也平常。看不出有何不凡”

“不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