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部分(2 / 4)

麼,怕是沒有多少精力研習經義。”

“入值集賢院更好。”何涉笑意濃郁:“館閣內聚玉下之書。上自文籍之初,六經、傳記、百家之說。翰林、子墨之文章,下至醫卜、禁祝、神仙、黃老、浮圖、異域之言。靡所不有你進去之後。每日讀幾篇先賢文章,再寫份心得與我,日積月累,學問必要長進

本以為回京為官,而且還是虛職,會比較輕鬆自在些,不料居然是送羊入虎口,清閒的日子越發遙遠了,可惜嚴師有令,不敢違逆,楚質只有無奈應承。

“景純遲疑了下,何涉輕聲說道:“從希文的來信,老夫可以知道,你在地方任官,政績清明,頗得民心,而且又立下大功,前程錦繡,勿須多言,而今調你回京,安排幾個虛散官職,確實是委屈你了。然而,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有的時候,風頭太過,不見得是件好事。況且,你能等得起,就是原地不動十年。小依然還要比別人早。”

“所謂厚積薄發,不必著急何涉輕嘆道:“如今老夫總算想明白了,當年希文就是太急了,總想一蹴而就,若是能緩慢幾年,或許”

或許新政不會失敗,或許范仲淹依然還在朝中,或許還有許多的可能。楚質沉默點頭,認為何涉說得十分有理,無論是范仲淹,還是王安石。實施新政變革時,卻是過於急切。以為跟商鞍變法一般,要用猛藥才可以成功,卻沒有考慮朝廷積弊太重,毒瘤與血管盤根錯節糾纏在一起,一刀切下去,腫瘤固然清除。但是血管爆裂,病人怎麼能承受的住。

痛得厲害,刀子自然沒有保留的必要,肯定會被捨棄,這就是范仲淹與王安石的下場,同時腫瘤沒有根除,也會也再次形成,而且愈加擴散。最終會毀了國家,朝野有識之士,誰不知道,問題在於,誰也沒有辦法,在不傷害自身的情況下。把腫瘤切除。確切的說,或許辦法太多,可是實施起來才發現,原來所謂的靈丹妙藥,吃到肚裡其實也疼痛難忍。最後,自然再也不敢輕易嘗試了。

“一群鼠目寸光之徒,早晚會自食惡果何涉憤然咒罵,諄謬說道:“景純,你今後不管居於何個。千萬不要與某些人一樣”存私心雜念,絲毫不顧及朝廷社稷。”

“老師教誨,學生自當牢記。不敢淡忘。”楚質說道,至於最終是否能做到,那就真的不敢肯定了。畢竟朝中夫臣,哪個不是身家豐厚的。絕對不會為了區區小利,做些貪汙受賄,以權謀私的事情,可是他們卻紛紛反對范仲淹新政,王安石變法。可知變革對於他們利益的傷害會有多大。

就以楚家為例,楚汲幾人固然十分敬佩范仲淹,但是對他實施的新政卻是頗一擇的,畢黃限制蔭補制度,楚質凡經考卜講十,不用州他小是還有幾個小輩,誰能敢說他們都會的中。若是不能,只有靠補官蔭進,以保證他們日後的富貴。

現在楚質是很贊成新政,有國才有家。改革吏治,使國運昌隆,這點覺悟還是有的,可是以後,就很難說了,畢竟王安石的變法,絕對是弊多利少,又損害自己利益,又禍害平的百姓,怎麼能不反對,問題在於,表示反對,又成了保守官僚,楚質很糾結。

“漸老之後,總是喜歡回思過往,以你在杭州的表現,希文幾次誇讚。如此品行,何用老夫提醒。”何涉自嘲一笑,又問道:“對了,聽說你們在杭州大興土木,引得言官幾次彈劾,卻不知具體情況如何?”

“學生初到錢塘,上任幾日,忽而發現

楚質再次重複自己的經歷,而且十分成功的蹭到了午餐,再陪何涉聊了兩個多時辰,品鑑字畫,聆聽經學大義,直到黃昏時候,才起身告辭。

“嗯,明日你還要到審官院述職,老夫就不留你了,料想其後幾日。你忙著聚會宴飲,應酬瑣事,也沒得安定,功課暫先擱置何涉很是開明,當楚質欣喜應聲之時,卻又說了一句,“日後再補回就成

臉色又垮了下來,楚質告退而去。出了何府,上了車輛,馬車悠悠。蹄聲滴答,緩緩而去,片煮就消失在小巷外,僅留下一串銅鈴鎖聲。

不久之後,車輛來到城東大街附近。天色已暮,許多富貴人家的高門大牆上已經懸掛上閃耀的燈籠,這是一個歌舞昇平的時代,汴梁城太平時久,從未受到干戈之害,沒有宵禁的慣例,素有不夜城之稱,所以此時此刻,街道之內依然熱鬧非凡。

特別是正逢用餐時間,只見街道的兩旁店鋪林立,攤販如雲,油鍋、火爐和蒸籠熱氣騰騰,銅勺子敲著鍋邊噹噹的響,吆喝的小販提著籃子、籮筐叫賣著醬雞、滷蛋、夾肉火燒、糖炒栗子和點紅餿頭等等小小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