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旅途,畢竟他們二個是這個騎士團裡少數有腦子的騎士。
這趟旅行讓安妮好好地認識到了格林頓騎士,在這個騎士碩大的頭顱裡裝的可是一顆精密的大腦。他在旅途中慢慢的把原來是一盤散沙的流浪騎士團給一點一點的整合起來了。安妮知道歐洲騎士的最大毛病就是不團結,由於歐洲一直是一盤散沙。雖說教廷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在一定意義上還是整個歐洲的主宰,但是其實每個地方的國王都在打著自己的小九九,對教廷的命令可以說的上是陽奉陰違。再說義大利人是出了名的散漫,光在這個小小的國家裡就存在著幾十個小公國和獨立的商業都城,就算是教皇也沒有辦法把他們很好的統一起來,在安妮看來就算是上帝親臨也無法完成這份高難度的工作。所以造成一些戰爭中,雖說是國與國的戰爭,不如說是領主與領主之間的戰爭,國王召集領主而那些領主要自帶著戰士和裝備還有口糧才能來參戰,而國王的作用就是在戰勝時負責分配戰利品,戰敗是負責承擔後果被吊死。所有參加戰鬥的騎士只忠於自己的領主,只聽自己領主的話,至於協同作戰或者是大兵團作戰在當時是想也不要想的東西。至於那些步兵則是被強行徵召的農民,恐怕連如何使用武器都要好好教導一番,曾經發生過有些小地方的領主直接讓手下拿著地裡幹活的工具就上戰場的事情。而且那些騎士還要遵守所謂的騎士風範,在戰爭中往往要進行所謂的單打獨鬥,根本就沒有很好的發揮所謂的機動性。在安妮看來所有的一切就好像是小孩子在過家家愚不可及,不過這種遊戲往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但是,現在的格林頓騎士卻對騎士世界中的一件重要的信念看得很重,那就是紀律。安妮也知道自己的這個騎士團裡全部都是流浪騎士,可以說的上是天是老大,他們就是老二,根本就不會服從任何人。所以在路上,安妮觀察著格林頓騎士透過拉攏分化威脅利誘的各種方法把所有的騎士都拉到自己的身邊,讓這支騎士團成為了一個整體。雖說還不能驅使如指臂,同心如一人。但是也開始接近於這個標準了。反正比起那些歐洲的貴族私兵不知道要好上幾倍了。安妮看出來格林頓是個很精明的人,看來要從他手裡開溜還是一件蠻有挑戰性的工作。不過安妮的優勢就在於還沒有人看穿自己的偽裝,所以我在暗敵在明。
就在這個時候有個金髮的女子走上了甲板,所有人因為她的出現紛紛停下了手裡的工作,向她熱情地打著招呼。她是朝聖團在旅途中遇到的一個美麗的意外。雖說自從安妮離開了羅馬之後,沿途就有不少的信徒加入安妮的隊伍。安妮看到他們很多人衣衫襤褸,缺衣少食,但是他們只要看到十字的旗幟就會跟著一起走,隨著日子的推移這支隊伍的人數在不斷的增加中,等走到一半旅程的時候人數已經增加到幾千人了。而且有不斷增加的趨勢,當然對於這一切安妮是沒有辦法發表任何看法的。而格林頓的任務是護送安妮到耶路撒冷去,那些跟隨的流浪者或者農民只要他們不惹到自己頭上,還有就不要自己提供任何的幫助那他也是毫不關心的。直到在穿過拜占庭將要踏上海路之前,所有的人對於這種狀況還保持著可有可無的狀態。
在安妮一行到達港口的時候,拜占庭的國王竟然不允許安妮等人進入城門。雖然所有的騎士對這件事頗有微詞還有些別有用心的人鼓動格林頓帶著所有人去攻打那個違背上第意志的傢伙。還要格林頓是個有頭腦的人,他先派遣瑞德單人獨騎進城去面見城主表述自己這行人的目的,然後又拿出教廷的一封信來命令城主予以配合。不過這一切也只是讓那位城主答應讓安妮和騎士團進城而已,至於那些追隨者就只能委屈他們在城外的野地裡過夜了。不過安妮對這位城主的做法可是能很理解的,畢竟這位城主擔心發生再一次窮人十字軍的事故。安妮知道這些所謂的十字軍不過是一群失去土地和生存權的農民而已,他們受了教廷的煽動胡亂的組織起來,如果一群蝗蟲一樣對自己經過的所有的土地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所以拜占庭帝國對於這種胡亂組織起來的十字軍從來就沒有多少好感,如果不是格林頓還拿得出教廷的信,自己這些人恐怕也會被要求留在城外露宿的吧。
不過拜占庭帝國在瞭解到安妮的身份後,對於這位聖修女還是很客氣的,不僅請他們入城,而且還給他們提供了不錯的食宿和休息。安妮還有幸見到了城中的不少貴婦人。不知道是出於虔誠還是想快點擺脫城外的那些蝗蟲,拜占庭帝國在安妮入城後的二天就安排好宋安妮一行所以人去往耶路撒冷的戰船,然後就用無比隆重的儀式把安妮送上了船。不過在碼頭上還遇到了個大問題,隨騎士團一同出發的修士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