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這個名字好,起得不錯”,不然大家就要把這個名字換掉了。
陳二狗和各方人士早就把初賽的名單和輪次商議了出來,各家邀請來的,有名號在外的,或者公認的強手高手,在第一輪初賽是不會對碰的,他們差不多要到第四輪第五輪才有互相碰上的可能,前面三輪的比賽有幾百場,只有這些被特殊對待的比試場次才會在“聚寶盆”比武場內舉行。
在前面四輪比賽中,趙字營在清江浦控制的所有江湖市井人物全被撒了出去,有人混在觀眾裡盯梢,有人直接就要跟著忙碌操持,每場比賽都有人下注,也要有人維持秩序,甚至還需要裁判,光是巡丁和義勇實在不夠用,甚至連大車行的骨幹都要上陣。
趙進沒有去看著這些比賽,他來到清江浦這邊要辦的公事實在太多,和清江浦商會眾人見面飲宴就是一項,而且還是很關鍵的一項,多少要務商事都要在這等場合來談,每日裡都有人送帖子上門邀請,光是趙進準備應約的就已經排到了天啟四年的正月十五。
來到清江浦之後,除了趙進自己帶的千騎之外,還有本地的家丁巡丁護衛,所以每次出行跟隨的只有二百鐵騎,這個聲勢已經不小,人馬如龍,鐵甲長兵,行走在路上實在是震撼人心,經常有人被驚倒跪在路邊,原本官府差役還在清江浦這邊走動,可趙進來到之後,官差都不敢穿著官袍差衣露面,除了害怕之外,也覺得丟人。
商會內外的豪商們要談的東西很多,現在徐州和邳州包括淮安北區都已經是繁華所在,有不錯的購買力,清江浦的商人們要運貨輸入,這個要請趙進定下份額,不然大家肯定會競爭不休,甚至要傷了和氣,而且如今的徐州集市還是南直隸和河南、山西、陝西交易的中樞之一,北地三省甚至是塞外蒙古的特產要透過集市分銷到南直隸,同樣的,南直隸的貨物有不少透過徐州這邊銷往北方,這個也要和趙進爭取更多的份額。
今年徐州布已經在市場上站穩了,大家一直為松江布的供不應求發愁,現在有了替代,大家要和趙進確認,第二年能不能保證差不多的產量,如果能保證的話,自家能拿到多少,大宗出產還是要大宗分銷最合適方便,甚至有人勸趙進,說那些海上人無根無憑,說不準什麼時候遭了風浪就灰飛煙滅,不如咱們清江浦坐地的商人可靠,還說什麼大家打交道這麼久,進爺要多多關照大家才好。
“明年徐州布的出產只會多,不會少,品種會更多,會更好。”趙進的答覆讓清江浦的商人們都瘋狂了,誰不知道大宗棉布貿易的豐厚利潤,徐州布和松江布相比,清江浦這邊算得上是近水樓臺了,不光在運輸上有種種方便,拿貨的價錢還可以商量,能在裡面賺到多少好處很容易算得清。
徐州到底有什麼點石成金的法術,居然能產出這麼多的布,大家根據他的規模,怎麼算也算不出這個數目,可趙進承諾的事情沒有實現不了的,他既然這麼說了,徐州就肯定能做到,儘管距離出貨還有大半年的時間,可大家還是爭先恐後的敲定,不少家大業大的已經準備直接給出定金,或者請雲山行這邊開出條件。
不知道從那裡透出的口風,說在運鹽河上有所貢獻的人,在徐州布的份額上也有優先,這個話一說,大家對疏浚運鹽河的興致立刻高漲,海州港的意義,清江浦的商人們當然明白,也知道參與進去會發財,不過清江浦的興旺和漕運相關,大家對海貿這塊都有些牴觸,但既然和發財相關,也就沒有人顧得上了。
揚州府的鹽商們也都趕過來,他們除了運鹽河之外,還要談海州鹽場相關,無論趙進還是王兆靖、周學智,甚至是雲山行內那些老於世故的掌櫃等人,都沒想到鹽商們能開出這樣的條件,他們居然想把鹽場交給趙字營來管,這可是他們的命根子,居然想要交出來。
每年生產的食鹽都有定額,但每年鹽場都會超額生產,這就是私鹽的來源之一,鹽商們的意思是,只要趙字營接手鹽場後,每年能提供鹽貨數量比官鹽和私鹽的定額之和要多,那多生產出來的就是趙字營的好處,按照他們的說法,這個定額對鹽場的產量來說算不得什麼,可現在疏漏太多,荒廢太多,灶戶鹽工們不僅內盜,而且怠工嚴重,與其這麼半死不活的拖著,不如將這些灶戶鹽工們轉移出來做更賺錢的營生。
這是打算用趙字營的人力來生產食鹽,趙進對鹽場灶戶們的生活有所瞭解,這些人和匠戶、軍戶什麼差不多,都是半奴隸的狀態,收入沒辦法餬口,待遇苦不堪言,在這樣的狀態下,自然沒什麼積極性做活,而鹽政方面本就坐收巨利,也沒什麼心思去管,就這麼一直凋敝破爛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