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籍和祖籍。
也就是說,正常的情況下,張翼慕是不應該被派往東南沿海。
可是這次偏偏是聖人親下的聖旨,又是以貶罰的方式將安平侯府整個遷出京都。
這樣一來,既讓安平侯張翼慕有了用武之地,也徹底讓言官們閉上了嘴。
朝中的確再難找到比張翼慕更適合駐守沿海的將領了!
司徒空只要不面對他那親孃,多數的時間裡還是很有政客的敏銳度的,此時楊凌霄不過那麼稍稍一提點,就將聖人這次動作的動機看了個分明。
聖人的真正用意,已經昭然若揭。
當然對於張寶林來說,把五公主送入白蓮庵,將五皇子記在淑妃的名下,就如同鈍刀割肉,生不如死。
不過只要安平侯府替聖人守著東南沿海一天,聖人就會讓張寶林好好的活著,也許這中間也有聖人與張翼慕之間的交易,畢竟張翼慕與聖人之間還有些伴讀之誼。
若張寶林從此能夠安分守己,五公主自有回宮的那一天,至於五皇子就算記在了淑妃名下又如何?
淑妃孃家勢力不顯,加之身子嬌弱,本就是個藥罐子,聖人哪裡真會將五皇子交給淑妃教養,不過是要給張寶林一個深刻的教訓罷了。
能否讓五皇子回到身邊,就看張寶林何時能想明白。
張寶林越早想明白,安安穩穩度日,守好淨心殿那三畝兩分地,五皇子就能越早回到身邊。
如今五皇子不過只是個還沒滿週歲的嬰兒,就算淑妃真的時時刻刻將他帶在身邊,他又能懂什麼?
何況淑妃憑藉一個多病的身體,又沒有孃家勢力可靠,還沒個孩子,卻能夠在後宮混到妃位,只是個極聰慧的女人。
至於記名,呵呵呵……
見司徒空臉上露出一絲古怪的笑容,就知道他應該是想明白了。
於是楊凌霄問了個如雷貫耳的問題:“大帥覺得聖人會禪位給太子嗎?”
司徒空沒想到楊凌霄會問出這樣大逆不道的問題,不由大驚失色,騰地而起,若為是楊凌霄眼疾手快,將案几牢牢壓住,只怕就要掀翻了兩人之間的案几。
只見司徒空驚惶地左右四顧,發現大帳內並無其他的人,透過被風吹起一角的棉簾,可以看到大帳外的親兵離著大帳足有十步遠,這才長出了口氣,“咚”地一聲重重地落座。
“世侄慎言!”抹了把冒出額頭虛汗,司徒空盯著楊凌霄厲聲低斥。
楊凌霄挑了挑眉,心裡不由再次腹誹司徒空的膽小如鼠。
打從收到司徒嬌有關聖人前世早逝起,楊凌霄就在心裡考慮新老交替的問題,想象一下聖人禪位的可能性。
這次又從司徒嬌的信件中得知聖人身體狀況以及前世聖人早逝的原因分析,楊凌霄的心裡對聖人禪位的想法就更加清晰起來。
現在他們還只是收到了聖人在毓秀宮昏迷的事情,還沒有收到聖人在六皇子滿月宴上多飲了半杯酒後,身子越發不頹敗的訊息。
若楊凌霄知道聖人的身體更加破敗,心裡一定更加希望聖人能夠提前禪位給太子。
在楊凌霄看來,聖人主動禪位,不但有利於權利的平安交接,說不定還能讓聖人逃過短命的厄運。
一個心臟有疾病的君王,對一個國家而言並不是幸事。
誰知道聖人哪天會不會心疾發作突然駕崩呢?
聖人突然駕崩必然引起朝廷動盪國人恐慌,而這樣的時候最容易讓外敵鑽空子,屆時又會暴發戰爭,令生靈塗炭。
司徒嬌的前世不就是這樣的嘛!
倒不如讓聖人提前退位,讓年富力強的太子上位,平安過度才是國之幸事。
只不知聖人能否有這樣的魄力?
司徒嬌曾經提起過,前世聖人是因得了風寒不治身亡。
如今既然知道聖人患有心痺之症,那麼前世的風寒不過只是引子,心痺不治才是聖人駕崩的真正原因。
按司徒嬌秘信所言,如今聖人的心痺之症已經相當嚴重。
也對,算算時間,聖人離司徒嬌前世駕崩的日子是越來越近了。
這個時候,聖人的身子應該已經到了強弓之末了。
當然這一世,聖人身邊有個擅針灸的司徒嬌,這就是變數。
才有可能透過司徒嬌精湛的針灸和湯藥的精心治療和調理,使得聖人的病情有所緩解。
只不過這樣還遠遠不夠,聖人身在其位,就算有太子監國也不可能完全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