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老百姓對湊熱鬧這事都有極大興趣。民國時期,川軍打武漢。武漢的老百姓竟然帶著板凳和瓜子出城圍觀——川軍竟然沒打贏。
‘革命軍’進行公開演武,向四方彰顯自己的武力。這個熱鬧不可不看,不可不瞧。於是當訊息一傳十,十傳百的擴散開,無數的人流就用各種方式趕來——自打‘革命軍’佔據天津,本地的老百姓覺著日子真是精彩紛呈,千百年不見的熱鬧紛至沓來。
這演武的訊息甚至傳到了通州,坐鎮通州的薊遼總督熊廷弼都來了興趣,也想知道難南面的大敵究竟發展到了何等地步?可他坐鎮中樞不能輕易離開,就拜託曾經去過天津的孫元化跑一趟,探查軍情。
孫元化跑過天津一次,如今儼然成了明廷的‘反賊通’。朝廷上各種對敵政策往往會諮詢他。不過諮詢歸諮詢,用不用他的獻策就是兩回事了。這次熊督授命,孫元化也覺著機會難得。‘革命軍’治理地方的本事已經無可辯駁,可他們軍隊戰力還是叫人霧裡看花。
孫元化想去,他老師徐光啟也想去實地看看。因為現在明廷控制的北方跟天津溝通其實極為密切,而且也沒聽說過有什麼不安全。高效運轉的‘革命軍’甚至能向京城提供比過去更加豐富的商品——只要給錢,啥都好說。
於是這師生二人輕裝簡行,順著運河就到了天津,結果正好遇到來天津求見大帥送謝禮的老李頭。廟堂高官和鄉間老農湊在一堆,坐在一起,都來看著演武的大戲。
之前通州一戰,劉綎幾萬大軍就被‘革命軍’的火炮給打的傷亡慘重。事後收屍之人無不驚駭,描述起敵人的火炮俱是用‘糜爛地方’之類的詞語來形容。
孫元化對造炮之術頗感興趣,他早就想見識見識敵人的火炮是什麼樣子的。今日這一看,果然非比尋常——通州一戰後,近衛隊就發現原本用來應急的1617式短管重炮其實設計的非常好用。
這種仿製‘拿破崙山地榴’的火炮很輕便,全炮只有三百多公斤,兩匹馬帶動的四輪馬車就可以拖著走。馬車上還可以坐下整個炮班和一個基數的炮彈裝『藥』,戰場上機動起來實在很自如。若是遇到道路不好走,還可以把火炮拆開用畜力運輸,也不費什麼勁。
趙澤在對這種輕型火炮稍加改進。他將炮管由鑄造改為鍛造,管壁加長到一米二,同時變薄進行減重,又新增方向機方便『操』作。這樣最大『射』程可以提升到七百米,基本在目視距離的極限了。改進後的火炮被命名為‘1617甲’式營屬火炮,開始大批次生產。
此刻演武場上的三個步兵方陣正好一個營。配上一個負責通訊,偵查,迂迴和追擊的騎兵排,以及專門用來對付敵人方陣和工事的兩門制炮排,這就是一個獨立作戰單元。
原先還擔任團長的高大牛等人現在統統降級使用,被踢的去指揮這種‘合成營’。由於基礎素質太差,這些所謂的‘高階軍官’練了幾個月了,其作戰能力還慘不忍睹——機動作戰就別指望了,一機動就放羊,根本控制不住。還是老老實實的玩排隊槍斃吧。
只是孫元化對這些內幕是一無所知,他只看這些營屬輕型火炮竟然能被馬車拉著走,就覺著大開眼界。而且這些短管重炮口徑還特別大,在他看來這就是千斤以上的‘大將軍炮’了——大明的將軍炮根本沒炮架,更別提炮車。它們是被安裝在大木箱上。
機動『性』基本等於零。
按照標準戰術,步兵方陣一線排開,火炮在兩翼構成交叉火力。可今天演武就沒辦法‘交叉’了。一交叉開火,看熱鬧的百姓得死一大片。再則為了好看,兩門被安置在最前。炮兵帶著鐵鏟下車,現場挖坑構築發『射』陣地——主要是挖一個供火炮復位的斜坡。
若是要人工復位,炮兵都得累的半死。
對於‘革命軍’炮兵的一舉一動,孫元化都緊盯著看。他忍不住偷偷『摸』『摸』的拿出個小本子來試圖進行記錄。可他老師徐光啟卻輕輕搖頭,意思是莫要太過引人注目,否則會惹來是非。
一刻鐘的時間,炮位構築完畢。在距離火炮大概三百米外已經有兩個土堆,這就是靶子了。現場的炮兵指揮官不斷髮出喊聲,圍觀的百姓就看到炮兵開始進行裝填,所有步驟都一板一眼,絲毫不『亂』。
圍觀的百姓中有人在激動的喊道:“要開炮了,要開炮了。你們睜開眼盯緊了看哪,這火炮瞄的就是前頭那個大土堆,待會一炮就能打中。絕對好看!”
孫元化這會恨不能親自跑到那兩門重炮跟前去,仔細看看這等軍國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