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吃點心,時間過得特別快,沒多久就見聶尚宮和太后身邊的總管太監吳公公上來,請大家去芙蓉閣入席。
以前在沈府的時候,中秋宴上少不了螃蟹,趙國的宮廷也是,每一桌的中央都是一大盤紅紅的螃蟹,緊挨著螃蟹的,居然是一盤石榴,然後才是各種時鮮菜品。
“螃蟹好像不能跟石榴一起吃吧?”在俞宛秋的印象裡,螃蟹不能跟富含VC的水果一起吃,因為會產生蛋白質凝固,造成積食,也就是消化不良。
蘭姨在後面給她解釋:“那個不是吃的,那兩樣都是大紅色,顯得喜氣。螃蟹的意思是八方來財,石榴多子,擺在一起,就是富貴多子之意。”
入席之後,戲班老闆捧著摺子上來,太后點了一出《天官賜福》,皇上點了一出《金印記》,接下來皇后和張賢妃各點了一出。輪到太子和太子妃時,兩個人都搖頭婉拒,不是講客氣,而是他倆都對聽戲沒什麼興趣。
宴畢,宮婢們送上紫蘇葉湯,這是用來洗手的,俞宛秋以前在沈府就用過,對除掉螃蟹的腥味的確效果顯著。
酒菜撤下後,宮女們端來了茶點和水果,其中有幾樣是中秋節必備的:毛豆技、芋頭、花生、蘿蔔、鮮藕、西瓜。所有的水果,如果是必須切開的,如西瓜,全都切成蓮花瓣形,參差錯落。
在皇上的御座之前,擺了一張大八仙桌,上面放了個特大月餅,俞宛秋目測了一下,直徑超過了兩尺,再看厚度,只怕有幾十斤重。四周點綴著雞冠花,又不知是什麼講究,但看雞冠花那喜慶的紅色,也差不多能猜到了。
到酉時,點心撤去,再次端上酒菜,儘管水陸畢陳,盡是名廚烹製的美味佳餚,奈何根本不餓,點心裝了一肚子,都只是淺嘗輒止。
等到月亮升起,一個重要的儀式開始了,那便是祭月。
祭月自然是露天舉行,太監宮女們在慈恩殿前面的院子裡擺上香案,供以月餅、瓜果、毛豆、芋頭和藕等食物,和執著搗藥杵站立的玉兔月宮符畫,因為月屬陰,祭月只有婦女拜,男子不拜。
香案前立著兩丈高的“神馬”,又稱“月光馬”,紅紙裁就,上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