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這點本埠新聞都打聽不到。
古代商戶社會地位低下,因此有個傳世名訓:民不與官鬥。
雙姝館主人所依恃的,可不是普通的官,而是赫赫有名的趙世子,張寶珍但凡有點常識,都不會沾惹這樣背景的人。
總之,張寶珍的行為很反常。
若說他對薛凝碧情深難捨,為了追回前妻不惜任何代價,那更是笑話。直到現在,他扶正的新歡還好好地在他家裡,薛凝碧回去後的身份,據說是平妻。
最開始,俞宛秋懷疑張寶珍是太后或吳家人指使的,同時有此嫌疑的還有沈淵父子,目的是為了拆她的臺,讓她在江南待不下去,從而阻止她嫁給趙佑熙。
等她已是太子妃,張寶珍卻還派人攻擊小牛父子時,她對自己的判斷產生了懷疑。
現在更是如此。太后都成了廢人——即使外界不知道她癱瘓的內幕,她久不理事是事實。照常理推測,張寶珍應該偃旗息鼓,甚至主動向她投誠,求她饒恕才對。可張寶珍不僅毫不退縮,還藉著虐待薛凝碧來挑起她的怒火。
看著手裡的求救短箋,俞宛秋有些啼笑皆非,她看起來那麼像聖母麼,不僅不記仇,還慣於以德報怨?
薛凝碧的行為或許談不上背叛,賓主關係本就是鬆散型,契約制。但薛凝碧走時,別說沒向她書面請辭,甚至都沒跟小牛認真交接,隨便說個三言兩語就跑掉了,既不負責任,也欠缺基本的尊重。
在薛凝碧做出了這樣的事後,她不加責難,不派人追究,一方面是因為路遠人忙,沒工夫糾纏這種小事;另一方面,也是自矜身份,不想落人話柄。
堂堂太子妃,為點小事跟升斗小民爭鬧置氣,失了身份尚是小節,若因此被冠上“仗勢欺人,貪婪斂財”的罪名,怕正好中了某些人的下懷。
俞宛秋知道自己遭了許多人的恨,恨她以庶女身份佔據太子妃的寶座,恨她霸著太子爺的專寵,擋了其他女子的榮華路,甚至恨她辦醫館賺得人氣名聲,恨她開鋪子賺來錢財滾滾。對於一個沒有任何背景勢力的女人來說,能聚集財力,也是本事,怎不叫人妒恨?
俞宛秋看著手裡的短箋久久不語,戚長生以為太子妃根本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