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只是沾沾自喜福佑不如他們,而康熙卻知道不是那麼回事,康熙有時候考他們時,福佑有時會答錯,康熙就會單獨留下他,別人都在幸災樂禍,誰又知道這所謂的教訓是別有洞天?康熙對他的學問是十分滿意,當年他在他這個歲數也就如此,隨著福佑的年紀越來越大,康熙偶爾會跟他討論一些無關緊要的國事甚至人生。
福佑對國事的見解,讓康熙錯愕,他的聰慧,他的仁愛,不無不讓康熙歡喜,雖然提出的意見還有很多不足,但那顆仁心他看見了,只是慢慢他也發現了,這孩子心太軟太善,壓根不追求權利地位,十分知足,這讓康熙微微蹙眉,別說皇帝,哪怕是一位有雄心的都不會如此,這孩子才華仁心都夠了,雖然不夠成熟,但只要磨礪一下,絕對不會差,但是這雄心,可不是磨礪就有的,要的是他這份自覺,再說帝王不能太過仁慈。
康熙被自個的想法嚇了一跳,從什麼時候開始,他對福佑的要求竟然變得如此了?可不得不說孫子輩中福佑是最優秀的,能屈能伸不在乎名利,這是好也是壞,好的是這樣的人,將來遇見多大的逆境也能堅強不倒,壞就壞在這樣的人,不會有進取心,太過仁慈對於帝王而言就是致命傷。
康熙想著一手帶大的孩子,在看看孫子,康熙心裡十分複雜,現在談這些都為之過早了,康熙讓福佑下去了,福佑並不知道康熙內心的糾結,他沒覺得現在有什麼不好,也沒想過將來要坐康熙那個位置,祖孫倆的腦電波不再一個層次。
然而康熙對福佑好,讓胤礽他們心慌起來,胤礽是康熙一手帶大的,自然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