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的讀書人。還好這一段時間的書和資料已經開始漸漸的豐富了起來。也就在這個時候,他所在的G省這個時候出了件新鮮事。19729月日,中日兩國正式建交。周恩來總理和日本國總理大臣田中角榮在北京簽署了《中日聯合宣告》,宣佈自該宣告公佈之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國之間迄今為止的不正常狀態宣告結束。今年正好是兩國建交十週年,開學後沒多久,一個日本友好訪華團就到了G省GZ市。進行了一段時間地訪問後,他們發現兩國有必要在教育領域進行多方面的合作,也就是留學了。但是考慮到雙方存在交流障礙和彼此認知度的問題,也為了加強兩個城市間的友誼,覺得可以試著從明年畢業的學生中選擇一些自理能力強,成績好的學生先進入日本國的高中學習(主要是學日語)。來年的時候統一參加日本地大學考試或者直接保送進入日本大學學習。
當時負責接待訪華團的G省省長那個氣。他就不信,這麼大個G省,雖然人數是比整個日本國少一點,可是選幾個品學兼優的學生出來還是沒有問題的。有一年的時間,要是還用得著讓日本人保送,那也太丟臉了。至於說到中國學生的自理能力,這就更用不著日本人操心了。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當時那麼大的中國孩子。那個不是家裡兄弟姐妹好幾個?平時不要說照顧自己,許多都已經扛起了照顧家庭地擔子了。可是這些話他不能說呀,國家是有政策的,畢竟日本國是我們正式建交的國家。不管你心裡怎麼不舒服。外交上的尺度還是要把握地。當年我們的周總理就說過:外交無小事。要不是眾多的第三世界國家的支援,中國也不可能有現在在聯合國的地位。省長只能客客氣氣的表示感謝,反正政治家最不缺少的就是外交辭令。可是等日本訪華團走了以後,省長再也忍不住了。憑什麼?一個戰敗國居然用施捨的口吻跟他說這些,就這麼他還得忍著。日本友好訪華團的人不知道,他們走了以後,G省省委會議廳地杯子整個換了一茬。要不是擔心太難看掉價,後勤處的都恨不得給換上鐵杯子了。
日本友好訪華團走後的第二天,G省教育廳廳長就被叫到公室。整整一個上午。廳長都沒有出來過,不但如此,廳長進去沒多久,連省委書記都進去了。這可是很少見的事。反正秘書處的人印象中沒見過。這事不管是當初還是現在都是挺忌諱的事……
“你一定要想辦法給我安排好了。我不管你用什麼辦法,一句話,我們G省不能讓人太小看了!”這是省長送教育廳長出門地時後一句話。
“甘廳長。省長交待的事你要當成一件政治任務來完成!為國家培養人才就是頭等大事!”省委書記跟著說了一句……
於是,一場由G省教育廳組織的,面向全省的高一年紀的開始了。讓很多人不理解的是,這場競賽似乎是一個選拔性質的東西。先是大範圍的各科目考試,接著優秀學生又進行競賽。反正是層層篩選。
陳兆軍所在的陽光中學當然也在這個範圍之內。自從上了高中以來,陳兆軍看書學習地時間多了起來,他很清楚為了老爺子的面子,他也必須考個清華、北大什麼的。所以小心一點還是沒有錯的。於是,除了更關心一些直接原來就不太好的科目,更多的時間。他開始學習一些當時大學的課程,因為他知道,這些課程有許多將來會被移到中學裡來完成。也就是說,他只有學完了這些,然後繼續更新,才能讓自己達到原來大學的水平。在他看來,這樣大範圍的考試也是一個檢驗自己的忌諱,所以還是比較用心去考的。
畢竟底子就在,又系統的有針對性的學過這些東西,陳兆軍在陽光中學的普選考試中當仁不讓的拿了個第一,接著就是到地區去參加比賽。就這麼的,整個過程進行了半個多月。一直等到成績出來了,廳裡面才小範圍說出了這次選拔的目的,原來,這次考試出來的這些尖子生將在政審和生活能力考核透過以後,被選派到日本國留學。
80年代我們國家正處於改革開放的初期,那個時候,崇況非常厲害。雖然在80代初的時候還不是很厲害。但是已經初現倪端了。雖然那個時候地人嘴裡不敢說,可是恨不得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有點海外關係。先不說能不能像《牧馬人》一樣繼承一筆海外遺產,最不濟,能整點外匯券什麼的也好。你要是有本事從友誼商店用外匯券抱臺大彩電和四個喇叭的錄音機回來,嗨!你放心,基本上是有人排著隊往你這推銷女孩子,還全是有板有眼的,稍微有點相
的。別人都不好意思介紹給你。
頓時,這個訊息傳了開來,可以說是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些經過選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