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還像樣。
“區區韃子,有什麼資格可以稱之為國?”崇禎自然是不爽承認其為國家的。
“若是稱其為國,那麼與之對抗就是國戰,非征討不臣。再則,後金多次侵犯我國屬國高麗,我們也有足夠的口號發動一次國戰。順帶一提,偽秦張弘斌常常把國戰掛在嘴邊,他常說宋朝對遼國、金國和蒙古國,之所以失敗,就是百姓不瞭解國戰和內戰的區別。
內戰者,我華夏子民之間的爭霸。不管最後結果是誰,統治華夏的依然是我華夏子民;但國戰不同,國與國之間的對戰就是滅國亡種的區別。故而蒙元不能稱之為改朝換代,而是華夏的亡國,我大明一朝乃復國之功臣也!如今後金以外國勢力的身份入侵我華夏,不管結果如何,其目的都是在要滅亡我華夏,讓我華夏子民亡國滅種。
所以說,對於這樣的戰鬥,那是全民性的,誰也沒辦法逃掉。否則,以漢奸罪論處。在偽秦,漢奸是要夷滅九族的重罪!”黎落說出了自己的意見。
是了,以國戰為口號,號召天下一致對外。就算不對外,那也不能夠對內。膽敢趁著崇禎對抗後金,私下攻打崇禎的,那算什麼?那自然不是什麼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說辭,而是為後金充當漢奸!
一個漢奸有資格成為華夏之主嗎?自然不行,有這個藉口,誰都可以去討伐他,到時候就算暫時坐了江山,也不會長久,必然會滅絕於其他勢力的攻伐之中。
所以,只要以國戰為號召,那麼崇禎北上抗衡後金,後方就沒人敢輕舉妄動了。
“真沒想到,愛卿居然能夠相處如此妙計!”崇禎不得不佩服。
“微臣也是學習別人的招數,算不得精妙。”黎落謙虛到。
“學以致用,才是真正的人才啊!”崇禎讚歎道。
不多時,一份名為《華夏國戰詔》的詔書,就由錦衣衛張貼到了全國各大城市之中。詔書的編寫者,自然是崇禎皇帝,而詔書的內容則是一致對外,共抗後金,如今已經是華夏民族的國戰時刻也!
詔書張貼出來,首先是被地方勢力撕掉,誰知道不多久又出現了大批的複製品。
到最後,就算他們想撕掉也來不及了,全國的百姓都看到了,都知道了這份詔書的內容。
或許他們不懂得什麼叫做國戰,同樣的,他們也不懂什麼叫做亡國滅種。大明是怎麼建立的,或許很多人都忘記了,但說書的人不會忘記,他們加班加點整理出明太祖滅元的劇情,一次次的在酒樓茶館說道說道,結果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
是的,憑著個說辭,這幾個月他們也算了個盆滿缽圓。很多人瞭解到了大明是如何建立的,又是如何把壓迫百姓的蒙古韃子,驅趕出華夏國土的。
於是又有人提出了那篇《華夏國戰詔》,都說崇禎暴君一個,但在抵抗異族入侵的情況下,倒也英雄了得。
輿論開始朝著崇禎那邊進行引導,最後開始有了民間的呼聲。
要討伐崇禎可以,但必須要等國戰完畢。誰都知道你們是不敢北上和後金打仗的孬種,但也不要阻止別人當英雄!
百姓崇拜英雄,故而自然不能夠容許小人在背後作祟。
當**被調動起來,膽敢壓迫**的,必然會被**所摧毀。
湖南襄陽王就鎮壓了抗議的百姓,結果李自成趁機煽動民變,不僅把湖南據為己有,而且還把襄陽王給烤了分食。其他幾個地方的原流寇也不傻,二話不說也是紛紛起來造反,結果虎踞一方,重新復起。
他們或許也想要北上攻打崇禎,但是他們是裹挾**起家,故而對於國戰,他們不敢造次。
他們必須要妥協,妥協的底線就是在崇禎大勝而歸或者大敗而歸之前,不會北上北直隸。其實說到底,他們也要蠶食周圍的勢力,擴大自己的地盤才對。直接北上北直隸什麼的,本來就不在現階段他們的計劃之中。
眼看周圍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北上作祟。崇禎還是欣慰的笑了,至少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第一百五十七章 大變革之戰
公元1633年,始皇曆1853年,後金趁明朝分崩離析之際,動員五萬精銳南侵。
大明崇禎皇帝廣發《華夏國戰詔》,舉二萬大軍即兩個師北上支援遼東,歸老將孫承宗調配。兩個師長分別為盧象昇與孫傳庭,洪承疇則作為總參謀長隨軍征戰。
自山西被擒,洪承疇也不好意思說自己能力卓著,最重要的是他的兵都給滅光了,也硬不起來了。
之前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