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偉大的仁義之師孔子在經過宋國的時候也被戲弄了一番。《史記》中記載:“孔子去曹適宋,與弟子習禮大樹下。宋司馬桓魋欲殺孔子,拔其樹。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魋音同腿。意思是孔子離開曹國到宋國去,和弟子在大樹下講習禮儀。宋國的司馬叫桓魋要殺孔子,拔了那顆大樹。孔子躲避。弟子說:“應該趕快離開。”孔子說:“上天把德行授予我,桓魋他能拿我怎麼樣!”
孔子也是說了一句氣話,他知道桓魋不會殺他,只是在戲弄他,不讓他去宋國。宋國司馬桓魋和孔子無冤無仇,這個人估計是怕孔子到宋國會得到很高的待遇和官職,影響到他的地位,同時,他也嫉妒和討厭孔子這樣一下子就升到高位的人。還有一種猜測就是在辱罵孔子,孔子的先人原來是在宋國,而且是宋國很顯貴的人物,後來,因為政變離開了宋國,桓魋可能就是在辱罵孔子既然滾出去了,就別滾回來。但是,他主要是怕孔子在宋國得勢,於是,他想了個辦法去阻止孔子進入宋國——假裝要殺孔子,把大樹拔起來嚇唬我們的大聖人,聖人內心知道他在戲弄自己,就說了那麼句氣話:天生我的,你能拿我怎麼樣!
子魚和孔子當時的感受是一樣的,“士可殺不可辱”,不過,他們不是“士”,是“仁者”,仁者能忍也,自然就不用自殺,但仁者和“士”是一樣的心理,對這種侮辱憤憤不平,只不過一個反應柔和一點,一個反應過激一點。
話說回來,“讓位”事件的第二年,公元前651年三月,太子茲父的爸爸宋桓公就死掉了,這個時候,天下的霸主齊桓公正要在葵丘這個地方舉行一次很重要的盟會,時間是夏天,事宜早已經通知了各國。但是,宋桓公還沒到那個日子去參加盟會就死了,有人就問太子茲父怎麼辦?是派大臣去,還是不去?因為父親死了,兒子要守喪,而且國君剛亡,新君要主持大局以防國內生變,可以不去參加。
可是,太子茲父怎麼說呢?他說:“我爸爸從來沒有缺席過齊國的盟會,我想我爸爸也不會讓我因此缺席的,我爸爸一生致力於天下之事,鞠躬盡瘁,為國家社稷竭盡其一生,現在他剛剛去世,我不想因此讓他遺憾,所以,我要代他去。”
很感動吧!當然,這是說給別人聽的,太子茲父另有想法。
然而,大喪之期,國君外出是一個很大的忌諱,不說這樣不合禮制,就說萬一國內發生叛變,誰來穩定局勢,很有可能就會地位不保。太子茲父這樣獨斷獨行立刻引起大臣們的爭議,包括他身邊的親信也有反對的,太冒險了。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宋襄公的伎倆
宋襄公的伎倆
偉大霸主齊桓公最親密的戰友宋桓公剛剛死掉,宋國正在準備大辦喪事,那邊齊桓公馬上要召開重要的盟會,身為宋國太子、即將繼任的茲父居然把孝服一脫,馬上向齊國奔去,自己父親的遺體還停放在棺材裡沒有下葬,可見太子茲父去見自己偶像的心情有多麼急切,不僅連自己的父親都不顧,就連自己馬上要當國君都不管了,絕對不亞於現代這些瘋狂的歌迷。
而他這一去,起碼要二三個月,盟會日程包括行程在內的時間一般都需要這麼長時間,只是可憐了宋桓公要靜靜地躺在棺材裡等入土,俗話說“入土為安”,沒入土前死人也是不安心的。幸好當時有絕佳的防腐措施,否則,宋桓公這個夏天怎麼過啊?不滿身蛆蟲才怪呢。
太子茲父的舉動使得國人都不理解,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以前從來沒有過一個即將上任的國君把父親的喪禮放在一邊去參加諸侯國會議的,有的最多也是謀反作亂、爭奪寶座把父親喪禮耽擱的,現在這種情況,你說他是不孝吧,錯的吧,也不能這麼說,因為他不是去做私事壞事,他是為國家社稷去參加會議,為國為民。要說他是大公無私吧,對的吧,但是,把自己父親的喪禮放在一邊,這對春秋那個很重視禮儀的時代來說,是很不孝的行為。所以,一時間引起了很大的關注,比讓位的舉動還轟動,包括整個天下。
但左丘明先生卻沒有在《左傳》中做出評論,只是原原本本地記載:“九年,春,宋桓公卒。未葬而襄公會諸侯”。
這個時候,太子茲父還沒有即位,還不能稱呼宋襄公,他去參加盟會的稱呼是“子”,左丘明先生也解釋了:“凡在喪,王曰小童,公侯曰子”。就是在大喪期間,周王稱呼為“小童”,諸侯稱呼為“子”。
從河南商丘起程坐著馬車到齊國葵丘的時候已經是夏天了,大部分諸侯都已經到達,在某個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