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3 / 4)

這個渾身長著灰白色長毛的人形動物,與科學工作者對視了一會兒,便消失在密林之中。事後人們猜測,這個人形動物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吉克阿達姆”野人。

這一事件驚動了有關部門,上級立即組織了一支由生物學家、病理解剖學家、化學家及探險家組成的“野考”隊,趕赴自然保護區考察。第一天,“野考”隊把靈長類動物經常分泌出來的一種資訊素,塗抹在作記號的布條上,然後掛在野人可能活動區域的樹枝上,按照動物標示自己領地的法則,標示了領地。圈出一片範圍,在其周圍留出一片空地,好讓野人再現時在上面留下腳印。

幾天後,隊員們在有資訊素作記號的周邊的地方,果然發現了一些雜亂的大腳印。腳印與人的腳印相似,腳印長33厘米,步距110厘米,印跡非常清晰。隊員們把腳印做成了石膏模型,經過分析比較,巨型腳印與常人腳印不同,腳掌很寬,穹窿處很窄,腳弓下降,野人腳趾頭長短齊平,不像常人足傾斜狀。雖然發現了腳印,可遺憾的是“野考”隊並沒有親眼見到野人,在附近的巖洞、樹叢中也沒有找到野人的蹤跡。

………【16、喀什“帕米爾”野人】………

在我國,從許多地方傳出發現野人的訊息,其中包括喀什的帕米爾高原地區。

1906年,*探險家巴拉金,在一次到中亞的考察中曾見到一個毛茸茸的類似人類的動物,它被認為是由學者第一次親眼見到的“帕米爾”野人。

1953年,塔什庫爾幹馬爾洋公社三大隊的薩普塔爾漢騎驢下山,走著走著突然驢子受到驚嚇,原來在前方草地上有一渾身長滿黃色長毛的類似人類的動物,並且口中發現類似口哨的聲音。他回村後,將此事向上級作了彙報,在此後的調查中,發現了奇怪動物留在現場的腳印。後來此事在當地流傳很廣。

1958年1月29日,《北京日報》發表了八一電影製片廠導演白辛的文章,文中提到他們在帕米爾高原工作時,遇到兩個類人動物的情景,遺憾的是他們並未追上去看個究竟。

1961年,慕士塔格山地區,卡拉塔西大隊曾出現一個野人,目擊者與野人相距不到10米,由於野人突然出現,當時他嚇昏了過去。事後描述野人渾身棕黃長毛,瘦長個子,腿細長。

19*年4月,在阿克陶克孜裡塔克公社附近,有三四個人同時看到了一類人動物,公社曾3次打電話給州政府。

1981年,人們在帕爾米一座高山上,發現了兩個野人的腳印,並將其製成了足印模型。

在喀什帕米爾高原流傳著許多關於野人的傳說,也有許多關於野人的記載,這對後人研究“帕米爾”野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7、岡仁波齊“切莫”之謎】………

岡仁波齊,位於*的薩嘎縣和仲巴縣之間,海拔5266米,“切莫”出沒盛傳已久。“切莫”,在藏語中是“野人”的意思。

據岡仁波齊30多歲的牧民尼瑪說,他小時候差點被“切莫”殺死。那是一年冬季,在一個叫阿喀宗的牧場,當時他正在放羊,忽然看見一個身上長毛、直立行走的寵然大物遠遠地向他奔來。他嚇壞了,立即找了個狹窄的石洞躲了起來。切莫圍著他躲藏的地方轉了很長時間,因為進不去他躲藏的地方,先是急得“噢噢”叫,後來就沮喪地走了。

1984年8月的一個深夜,岡仁波齊的良布村牧民的羊圈,突然遭到了切莫的襲擊。羊群的慘叫聲驚醒了牧民,5個青壯年牧民立即騎上馬,帶著網,向山上追去。途中,他們發現了1個母切莫帶領著4個小切莫正向山上逃去。切莫怕馬,5個牧民很順利地把5個切莫困住,然後全部殺死了。

以上是當地牧民的傳聞,這樣的傳聞還有很多,他們甚至描述了切莫的形象:嘴有點尖,會發現噓噓聲,臉上有毛但毛不多,耳朵很像人的耳朵,能直立行走,約2米多高,腿上毛較長,身上毛較短,呈棕灰色,沒有尾巴,力氣很大,用上肢就可以把羊撕開。

牧民的訴說無法考證,但在岡仁波齊卻發生過一件有據可查的事情。

1996年9月,中韓聯合登山隊準備攀登岡仁波齊峰,岡仁波齊峰位於著名的岡底斯山脈中段,是岡底斯山脈最高峰。在海拔5600米的地方,登山隊員發現了一串奇怪的腳印,在排除了熊跡的可能後,拍了照片,有隊員懷疑是大猩猩的腳印,但很快其他隊員排除了這一說法,理由是那一帶從未發現過大猩猩的足跡。由於傳說那一帶經常有野人活動,更給奇怪的腳印增加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