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說朱元璋的治國方略超過了唐太宗和宋太祖。
朱元璋的治國方略是不是超過了唐太宗和宋太祖,我實在是不知道,不過他大殺功臣的做法,卻比宋太祖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明朝在歷史上,也絕對不是什麼強盛的時代,自然,站在這四個大字之前,我未免有些好笑,不明白康熙究竟尊重和推崇朱元璋的哪一點,以一個皇帝而言,只怕康熙做的更好一些不是嗎?
這個疑惑,幾乎是直到離開明孝陵時,才得以解開。從明孝陵出來時,外面已經聚集了許多的百姓和士子,沒有官員的統一指揮,卻跪在地上山呼萬歲,我幾乎忍不住要拍有拍自己的腦袋了,竟忘記了江南一直是反清復明各種活動的根據地,謁明孝陵只是一件小事,不過透過他傳達出的意思卻是深遠的,難怪後人要說康熙有雄才大略了,他這招籠絡民心的政治秀,遠比八旗的鐵蹄來得更有效也更輕易。看來,所謂的帝王之道,真的不是表面上看起來的那麼簡單。
離開江寧後,依舊是走水路,雖然康熙沿途要視察河工,不過比起在岸上的日子,水上的日子顯然更清閒些。
於是這日,康熙看了會子書之後抬頭,對站在一旁的我說:“婉然,拿你先前記的貢品目錄來朕看。”
我應了一聲,連忙回艙裡取。卻在返回的路上,遲疑了起來,當初求十三阿哥寫的時候,是因為身邊實在沒有能替代的人,當時也是存在僥倖的心理,想著康熙未必就會看這個,所以沒有仔細推敲,不過現在想想,卻總覺得有些不妥,至於究竟是那裡不妥呢?一時卻也說不清。
就是這略微遲疑的功夫,李德全已自前面過來,看到我便說:“婉然,快點,皇上等著呢。”
有些忐忑的呈上了貢品目錄,看著康熙接過來翻開,覺得心跳都似乎不那麼正常了,小心的瞧著臉色,倒也和平常一般,卻也不敢就掉以輕心了,直到康熙看到最後一頁,